摘 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盤剖宮產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婦7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7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術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婦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出血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對新生兒的健康有所保障。
關鍵詞: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前置胎盤剖宮產 效果 臨床
前置胎盤是指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胎盤邊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位置低于胎兒先露部,其屬于妊娠晚期嚴重并發癥。可以根據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分為中央型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邊緣性前置胎盤、低置胎盤[1]。其發病無明顯誘因,表現為無痛性陰道流血,大量出血導致的休克、貧血等[2]。對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都有嚴重的威脅。臨床針對前置胎盤產婦,通常采取剖宮產手術。但在實際手術過程中,由于其手術的復雜性,多種因素可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甚至導致預后惡劣,因此實施必要的圍術期護理措施非常重要[3]。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婦74例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措施,探究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以2019年5月-2020年5月這一區間作為研究時段,隨機選取我院接收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婦7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37例。其中對照組產婦最低年齡22歲,最高年齡36歲,平均(28.34±4.32)歲。觀察組最低年齡23歲,最高年齡36歲,平均(28.18±4.59)歲。對比兩組產婦的年齡分布、病情特征等一般資料分析可知,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本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并批準開展;(2)所納入患者均符合腸胃功能診斷標準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診斷標準;(3)患者自愿參與本次臨床試驗,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4)患者語言功能正常,能夠正常進行溝通交流;(5)患者精神狀態良好,意識清晰。
排除標準:(1)具有傳染病史或重大疾病患者;(2)藥物過敏史;(3)意識不清、語言功能障礙者;(4)中途退出反悔者。
方法:⑴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密切監控產婦生命體征,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宣講,進行常規抗感染護理等。⑵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展現關懷友愛的態度,為入院產婦及家屬介紹醫院環境,并調適病房溫度、燈光,保持病房清潔無異味,在產婦及家屬面前建立良好第一印象,有助于后續護理工作的開展。同時做好健康教育宣講工作,耐心與產婦講解胎盤前置相關知識,提升產婦和家屬認知,有助于提高依從性,并通過以往成功案例安撫產婦和家屬的緊張情緒,降低其不安和焦慮感。針對情緒較差的產婦,應及時進行溝通交流,了解產婦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引導其走出不良情緒,鼓勵其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在術前,要告知產婦及家屬手術具體時間、手術相關流程,使產婦能夠做好心理準備,家屬能夠做好術前準備事宜。若產婦過于緊張,還可以指導產婦通過調整呼吸等方式降低緊張感。告知產婦手術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比如麻醉效果,消除其對手術的恐懼心理;(2)手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做好產婦保暖措施,將產婦平穩地送入病房。術后由于產婦抵抗力較弱,體質處于虛弱狀態,隨時可能發生相關不良反應癥狀,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產婦生命體征的監測,密切觀察產婦出血量、心率、體溫等各項體征指標,若出血量異常,可給予止血措施,如采取縮宮素等止血藥物。如大量出血,則應立刻報告醫生,實施緊急救治措施。在飲食方面,術后6~12 h屬于禁食期間。在產婦逐漸恢復之后,對產婦家屬進行飲食指導,告知其需要準備高營養、清淡的流食,有助于產婦消化,促進體力恢復。對產婦進行母嬰喂養方面的指導,以輕松、簡單的方式進行指導,避免產婦對喂養產生焦慮心理;(3)日常護理和出院指導:要定時協助產婦更換體位,避免發生壓瘡,做好產褥期護理,在產婦可下床后,鼓勵并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鍛煉。做好出院指導,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項。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術后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評價標準:以資質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在產婦出院日進行不記名調查,總分為100分,80分及以上為很滿意,60~80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率=(很滿意+滿意)/產婦總數×100%。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產婦術后出血量、住院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觀察組術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術后出血量、住院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s)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n(%)]
討論
前置胎盤屬于產科臨床常見疾病,其危險性需要以產婦是否發生休克、胎位、陰道流血量以及前置胎盤類型等進行綜合判斷[4]。一般稱胎盤組織完全覆蓋宮頸內口為完全性前置胎盤,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至宮頸口內,但尚未超過宮頸內口為邊緣性前置胎盤,胎盤組織覆蓋部分宮頸內口為部分性前置胎盤,而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其邊緣距離宮頸內口<2 cm稱為低置胎盤[5]。在臨床上針對前置胎盤常采取剖宮產手術進行處理,可有效保障產婦及胎兒的安全[6]。但在剖宮產手術圍術期若未做好相應護理措施,可能會產生相應并發癥,影響產婦健康。如剖宮產后出現產后出血、發生切口感染、產后疼痛、羊水栓塞等。產后出血多是由于子宮收縮乏力引起,疼痛是由于腸胃脹氣等[7]。因此,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對剖宮產產婦的健康有重大影響[8]。
圍術期綜合護理是指從手術的前中后期給予護理措施,包括手術前對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做出正確評估,并指導患者改善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應[9]。同時需要向患者及家屬進行手術相關的知識介紹、衛生指導等,針對患者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心理方面需要通過合理措施降低患者焦慮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患者術后血壓穩定,并降低術中麻醉劑量。同時還包括環境的準備、加強監測,術中手術室的準備、術后對患者身體情況的評估和制定護理計劃等[10-12]。本研究說明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有助于改善新生兒Apgar評分,減少術后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朱媛媛,梁會妮.胎盤前置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18,1(2):96-98.
[2]盧銀杏.胎盤前置剖宮產手術圍術期護理措施及效果探究[J].當代醫學,2018,24(1):157-158.
[3]鄒曉林,毛殊慧.前置胎盤剖宮產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4):3540-3541.
[4]劉彩霞.精細化護理在兇險性前置胎盤行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20,39(20):148-150.
[5]陳小燕,柴澤英.基于循證的臨床護理路徑對前置胎盤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20,18(7):1234-1236.
[6]董陵菊.綜合護理干預對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及新生兒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60):90.
[7]劉霞,田曉雁,許淑仙,等.前置胎盤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產婦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9,2(14):45-47.
[8]陳悅.綜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圍術期焦慮狀態及產后康復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9,19(3):167-169.
[9]Mukonka PS,Mukwato PK,Kwaleyela CN,etal.Understanding Midwives'Perspective on Care of Post Cesarean Section Women at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Women and Newborn,Lusaka[J].Open Journal of Nursing,2018,8(12):918-939.
[10]張燕.綜合性護理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護理滿意度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5):68-70.
[11]黃彩茹.針對性護理在前置胎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9):4266-4267.
[12]Takahashi H,Baba Y,Usui R,etal.Laterally-positioned placenta in placenta previa[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2020,33(15):2642-2648.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前置胎盤剖宮產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