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_免费一级欧美大片app_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视频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職稱論文咨詢網,專業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期刊百科
D縣建設I型小城市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 D縣建設I型小城市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 主辦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期刊級別:核心級期刊

  • 國內刊號:CN:22-1232/F

    國際刊號:ISSN:1005-2674

  • 發表周期:月刊

  • 學術咨詢 咨詢服務

摘 要:城鎮化是傳統鄉村型城市向現代型城市發展轉型的必經之路,開展I型小城市試點建設,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要求。D縣于2017年入圍山東省I型小城市培育試點名單,D縣應堅持以利民便民為核心目標,搶抓省I型小城市試點縣機遇,積極對接上級政策,解決城鄉建設問題,使城鎮化建設真正取得成果。要想破解難題,就要正視D縣建設的現狀,分析其建設I型小城市面臨的困境,從而為下一步的解決問題提供思路和對策,例如:科學合理規劃城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加強文化事業建設等。   關鍵詞:D縣;I型小城市;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1-0021-02   《小城鎮建設》是專門為小城鎮和村莊建設服務的集城鎮建設、經濟、社會、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政策性、專業性、技術性和信息性于一體的優秀月刊。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其中Ⅰ型小城市是指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1],目前我國有超過1 800多個城市屬于小城市,中國縣級以上城市的比例超過85%[2]。小城市建設在城鎮體系建設中舉足輕重,對于轉移農業人口、深化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深遠影響,小城市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部分,是中國發展的潛力和動力。   D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是黃河流經山東境內首先要經過的地區,總面積1 370平方公里,擁有12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計407個行政村(居),總人口86.7萬,其中城區人口39.21萬。2017年1月6日,D縣成功入圍山東省15個新的I型小城市培育試點名單。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末D縣城鎮化率為47.02%,比2011年末提高了11.52個百分點。作為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中原文化豐厚的小縣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城鎮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城市規模和特色城市品牌建設仍有待加強,個中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一、D縣現狀及建設I型小城市的困境   (一)基礎設施落后   D縣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一是道路狹窄、交通擁堵。城區內東西向主干道大都是老路,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工具的升級,主干道幾十年來未有拓寬,有的甚至只有雙向四車道。并且隨著城區車流量的增加,道路規劃時為了給機動車提供車道和車位,擠占了非機動車道的位置,給居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二是排水系統差。該縣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幾乎每年的夏天當地居民都要經歷一次甚至幾次“城區看海”,然而中國城市內澇問題由來已久,如何積極探究新型排水技術等手段也是很多城市需要思考的問題。三是車站位置不合理。城區內最大的車站位于五四路與黃河路交叉口的西北角,作為兩大主干道,該路口本身車流量就極大,車站安排在此處,極易在上下班高峰期發生交通擁堵,難以保證居民的正常出行。四是火車站處境尷尬。D縣是山東省轄縣,火車站卻隸屬河南省鄭州鐵路局管轄,鄭州鐵路局無謂為別省的火車站投入精力和財力進行升級改造,本省鐵路局又無權管轄,導致幾十年來該縣火車站一直疏于建設,目前也僅有一臺自動取票機。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   截至2017年底,D縣第一、二、三產業構成比為8.44:58.41:33.15,戶籍人口為86.7萬,常住人口74.51萬,其中農業人口47.49萬,占常住人口的63.74%。人口占比一半以上的農村居民,大都以種地為生,但農業構成比僅為8.44,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凸顯。且該縣的土壤以潮土為主要土類,適宜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農作物單一、投入成本高回報少、經濟作物的種植率偏低、缺乏其他創收途徑、產業轉型升級困難等都是當地農村居民難以富起來的原因。反觀D縣的工業產業,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51家,其中能源化工產業企業65家,又以龍頭企業S集團一家獨大,僅2017年就繳納稅金45.84億元,占當年全縣稅收收入的80.12%。過于依賴化工企業的城市特色,導致了工業產品的單一與污染嚴重并存。D縣境內發現的可利用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等,也相應地建立了P采油廠對石油進行勘探挖掘,但D縣境內的石油資源并不算十分豐富,再加上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采油廠的前景堪憂,利用石油創收絕非長久之計,新舊動能轉換迫在眉睫。而D縣的第三產業多年來未能成為該縣的主力產業,缺乏旅游資源、招商引資困難、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的現狀,使其很難形成規模化的高新技術產業區。   (三)缺乏品牌意識   D縣歷史和文化源遠流長,頭銜眾多,然而改革開放以來卻未能依靠悠久的歷史或當地的特色形成自己獨特的城市品牌標識。近年來該縣人民政府致力于打造“富強魅力幸福D縣”的城市品牌,但成效并不十分顯著。一方面是缺乏獨特的城市象征性標志,視覺上無法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未能做到有意識地利用公關、廣告、其他商業和交流手段對城市品牌進行推廣。城市品牌形象的建立離不開這個城市所有人的行為的實施,這就需要當地居民對城市品牌有熟悉度和認可度,否則就是一個失敗的城市品牌。同時,擁有良好的城市品牌對招商引資具有極大的推動力。我國城市建設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難,D縣也不例外,要想吸引資本,就要建立全體市民的品牌意識,打造優良的城市品牌。   (四)生源外流嚴重   近年來D縣發展不可謂不顯著,但經過觀察,當地仍存在臟亂差的路面街道、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隨意被破壞的公共設施等等,這些都在提醒我們不僅要抓經濟建設,更要搞好文化建設。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D縣境內有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23所、小學144所、幼兒園492所、特殊教育1所、職業教育3所、民辦教育14所,當年的在校生共181 085人,共有教職工10 967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十分上心,但在該縣求學者眾多、教學質量與外地相比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很多家長選擇在孩子中學時代便送其去外地上學,生源外流嚴重。   二、D縣建設I型小城市的對策   (一)科學合理規劃城區   城市總體規劃處于城市規劃和籌備過程的初級階段,可為城市的更好建設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據。I型小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合理的城區規劃,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同時又要體現城市特色。城市應當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進行聚集式發展,最終達到創新性和可持續兼具的發展。按城市自身的特色和現狀,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和建設標準,合理安排城市用地的功能分區,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合理設計交通運輸系統,城市形成一個整體有序的布局,最終形成工作、住宅、交通和娛樂四個功能區域。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老舊的基礎設施要及時進行更新換代,同時注重對基礎設施的維護。基礎設施作為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的基礎,其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為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和居民生活創造共有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先進合理的基礎設施,可以成為城市發展的堅實基礎;滯后的基礎設施建設,則會成為城市發展的障礙。   (三)調整產業結構   應當注重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厚植工業優勢,加快培育農業“新六產”,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增強發展后勁和活力。   (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   城市品牌是指城市品牌融合城市的獨特特征、歷史文化沉淀、產業優勢等差異化的品牌元素,既能展現城市的綜合實力,又有助于城市推廣其形象。城市品牌的創立在最初應當規劃一個藍圖,即戰略規劃和調查研究,緊接著應當有精準的城市定位和目標市場,然后是有步驟的規劃開發和推廣實施,最后要設立專屬機構監督和管理城市品牌的日常運作。就D縣來講,目前已經提出了“建設富強美麗幸福D縣”的奮斗目標,下一步就是圍繞該目標著力打造城市品牌并加強宣傳,使城市品牌意識深入人心。   (五)加強文化事業建設   城市居民的素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影響著這個城市的發展前景。如若一個城市的居民自我約束意識良好、注意愛護公物、舉止優雅言行妥當,不僅能夠體現當地居民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有力推手,更能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努力和付出,而優秀的人才會使這種努力事半功倍,這需要一個美麗、有序、充滿活力的城市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當地政府應當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加大對文化教育事業的投資,使更多的人才被D縣吸引并愿意留在D縣、建設D縣。   三、結語   I型小城市試點建設是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重要載體,開展I型小城市試點建設,加快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建設,提高綜合承載能力,有利于農業人口向市民人口過渡,推動D縣新型城鎮化健康快速發展。當前該縣經濟發展正處于升級改造的重要時期,將傳統特色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對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既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助力,又能為培育發展新動能提供可靠途徑[3];既能促使工農業回暖復蘇,又能發展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既能加快聚集三大產業,又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該縣推進I型小城市試點建設,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J].上海城市規劃,2014(6):159.   [2]胡小武.中國小城市的死與生:一種城市問題的視角[J].河北學刊,2016,36(1):159-163.   [3]宋英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黑龍江省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J].對外經貿,2017(7):6-7.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D縣建設I型小城市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學術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