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 要: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投資與日俱增,巨大的投入能否帶來相應的效益呢?而效益是通過信息化資源應用得以實現。文章通過對寧夏南部山區教育信息化資源的應用狀況進行調查,針對教育資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的策略。
近年來,寧夏不斷加大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線路改造、流量擴容、設備升級等技術手段,進一步完善了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覆蓋市、縣、校三級的教育信息化基礎網絡體系。截至2010年,寧夏全區的中小學計算機總數達8.3萬臺,生機比達到12∶1。全區40%以上的農村小學也以不同形式接入互聯網,全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寧夏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南部山區基礎教育非常薄弱,師資水平不高,所以對于教育信息化的效益要求更為迫切。教育信息化為寧南山區的教育帶來了什么效益,哪些因素影響了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提高,如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為此,我們對寧夏南部山區(以下簡稱“寧南山區”)教育信息化資源的應用狀況進行調查。全面了解教育信息化資源的應用狀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
本調查從寧夏南部山區的鹽池縣、同心縣、原州區、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等八個縣(區)中,每縣(區)隨機各抽取城市高級中學1所(縣城及以上城市的高級中學),城市初中1所(縣城及以上城市的初級中學),農村中學2所(鄉鎮中學),城市小學1所(縣城及以上城市的小學),農村小學2所(鄉鎮及行政村小學),農村教學點1所,共64所中小學校作為樣本學校。在樣本學校隨機選取部分教師作為調查對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問卷采用集中填答方式。每個學校選取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1名、技術人員1名、一線名,進行訪談調查。本次共發放問卷830份,回收793份,回收率96%。有效問卷776份,有效率98%。
根據回收的776份有效問卷顯示,寧南山區八縣(區)89%信息化教育硬件設施為投入,7%的硬件設施為社會捐贈。教師使用的軟件資源有76%來源于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提供,10%的資源通過網絡下載,8%的軟件資源為教師制作,6%的軟件資源為區域共享??梢?,為寧南山區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投入者,同時,社會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一份力量。特別值得重視的是,軟件資源區域共享非常欠缺。
寧夏南部山區八縣(區)的生機比為16∶1,遠遠低于寧夏全區的平均水平(全區平均水平為12∶1)。學校聯網計算機占計算機總數的76%。學科教師家庭擁有計算機的占教師總數的74%,其中有83%的計算機聯網。這四個指標中,城市初級中學高于農村初級中學,城市小學高于農村小學,農村小學高于農村教學點??梢?,寧南山區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存在較大的城鄉差異。
被調查的64所中小學校平均擁有計算機187臺,平均擁有手提電腦17臺,平均擁有數碼投影機3.7臺,平均擁有數字視頻展示臺1.9臺,平均擁有電子白板0.6個,平均擁有數碼攝像機0.7臺,平均擁有數碼照相機2.9個,平均擁有打印機3.2臺,平均擁有衛星接收系統1.2套。單從平均數看,寧南山區信息化硬件資源比較欠缺,從實際走訪調查中發現,設備數量城鄉差異較大,重復建設比較普遍,如有些學校依靠各類項目資助衛星接收系統有達3-4套,有些學校為零。
調查結果顯示,寧南山區八縣的教育信息化經費87%為投入,學校自主投入約占7%。其中用于購置設備約占總經費的74%,軟件平臺建設約占總經費的17%,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支出約占總經費6%,教研等其他支出約占總經費的3%??梢姡匾曈布?、輕視軟件,重視設備購置、輕視資源的應用的現象比較嚴重。
被調查的64所中小學校平均有技術人員1.6人,平均有專職技術人員0.4人。學校校長平均每年參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為16天,教師平均每年參加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為10天,技術人員平均每年參加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為14天。
根據回收的776份有效問卷顯示:有53%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培訓很有必要,有47%的教師認為培訓沒有必要;有41%的教師認為培訓內容需要調整;有31%的教師認為培訓教師的能力有待提高;有41%的教師認為培訓的組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可見,培訓作為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手段,還存在諸多問題,培訓時間、培訓范圍、培訓內容、培訓教師、培訓的組織管理等各環節都沒有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同。
根據回收的776份有效問卷顯示,有24%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信息技術,有51%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偶爾應用信息技術,有25%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不使用信息技術。
在影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因素中,有82%的教師選擇使用不方便,有63%的教師選擇技術能力不足,有8%的教師選擇用不著。
在信息技術課堂使用方式的調查中,有24%的教師選擇“培訓所得”,有64%的教師選擇“自己探索”,有21%的教師選擇“仿照他人”,有12%的教師選擇“其他”。
有36%的教師在課余經常瀏覽教學資源網站,有54%的教師偶爾會瀏覽教學資源網站,有10%的教師從來不瀏覽教學資源網站。
根據回收的有效問卷顯示:有71%的教師認為學校的信息技術環境沒有形成,有65%的教師認為學校沒有明確的信息技術教育目標。有83%的學校沒有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作為考核教師的指標。
盡管寧夏近年來不斷加大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但由于寧南山區地處寧夏南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受當地條件限制,教育信息化的基礎非常薄弱,尤其是農村中小學以及教學點,設備不足、老化問題尤為突出。雖然我們通過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一些學校的信息化設施有了改觀,但早期部署的遠程教育設備已逐步老化,亟待更新。
寧南山區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大量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輕視了軟件資源建設,忽視了教師培訓、資源應用等環節,制約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寧南山區教師所用的資源絕大多數來自“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基礎教育資源網”,沒有符合當地教學實際的軟件資源。區域公共教育資源建設匱乏,雖然一些平臺已經建成,但功能簡單,可用資源數量不多,質量不高。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機制沒有建立,還處于學校自建自用、教師自制自用的狀態。
寧南山區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普遍不高,導致課堂應用手忙腳亂、力不從心,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的應用還處于非常落后的水平。盡管針對教育信息化的培訓較多,但由于培訓內容只是停留在信息技術簡單的應用,缺乏技術與學科深層次整合的培訓,培訓內容大多是簡單的重復,不能滿足教師的現實需要與發展需要。另外培訓教師水平不高,培訓組織不合理等導致大量的培訓形同虛設、走過程。
教師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主要取決于個人喜好,行政管理部門、學校既沒有硬性的要求,又缺乏有效的指導。部分學校雖然也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但只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導致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淡薄。用與不用一個樣、用好用壞一個樣,對學科教師而言,最關心的還是學生的分數與升學率。
雖然個別城市中小學的信息化管理已具雛形,如個別學校建有“教務管理系統”,但絕大部分中小學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非常低。日常教務管理、教研活動、考試等都依靠office辦公系統簡單的統計、日常打印功能,甚至有些學校還用手寫、手抄的傳統方式。
寧南山區地處寧夏南部山區,經濟落后,學校基礎薄弱,絕大部分中小學校地處農村,在師資水平、辦學條件、教學質量、教學手段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相差甚遠、甚至與寧夏北部存在很大差異。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正是為縮小城鄉教育差別而實施的一項浩大工程。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三種模式”非常貼合農村學校的實際,從硬件設施到軟件資源非常符合農村中小學校的實情。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支持下,寧南山區的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從無到有,為寧南山區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條件。所以,寧南山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在“農遠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劃,適當調整投資方向與投資結構,有序推進寧南山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寧南山區學校的硬件主要來源于“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與其他零星項目的資助以及社會捐贈。設備老化、功能單一、重復投資現象比較嚴重,價值萬元的設備因為缺少幾百元的維修費用而停用。所以當前急需對現有的設備進行維修,讓其發揮作用。同時,對各類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升級,合理投資、實現效益最大化。
通過案例示范、教研活動以及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的培訓,培養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意識,促進其教學觀念的改變,使其能真正理解并接受“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質量”這一事實,并樂意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其次,重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層次整合的培訓,使教師能將所學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的融入課堂。建立健全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的長效機制,對教師培訓進行系統規劃與統籌安排,分層、有序的進行。
發達地區的經驗證明,教育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寧南山區的教育信息化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做好規劃,建立長效機制是核心任務,對基礎硬件建設、軟件資源建設、人員培訓、績效考核評價等各環節做出貼合實際的統籌安排,每走一步都是下步的開始。
寧夏南部山區教育信息化資源應用,要以“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為基礎,結合實際合理規劃、統籌安排,建立長效機制與可持續發展規劃。處理好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投入與效益的關系、一次性投入與持續投入的關系、管理與服務的關系、建設與應用的關系、創新與借鑒的關系。循序漸進,結合實際,走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1]楊永賢.寧夏南部山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教學應用調查[j].電化教育研究,2009,(6):93-95.
[2]曾祥翊.我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述評[j].中國電化教育,2011,(1):30-35.
[3]高鐵剛等.基礎教育信息化資金投入機制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8):28-33.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