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地研究學法,改進教法運用電教媒體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的能力,以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
現代教育模式理論認為,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夠創造出激動高昂、活潑有趣的教學環境,使教與學始終處于“活化”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強化知識信息的相互傳遞。
錢學森指出,直觀教學是學生形象思維的源泉,而形象思維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運用電教媒體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將直觀生動地對學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臨時恰當的激化教與學雙方的各種矛盾,誘發學生獨立、深入、靈活、由淺入深地去思維,驅動信息思維活動不斷地向高層次遞進,從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思維情境,燃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使學生嘗到了學會創造、追求真知的樂趣,從而引發出強烈的自主創新性學習動機。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教學的核心任務,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手段和途徑,教學應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和發展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根據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通過恰當的媒介,以形象的手段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點或各知識點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把教師的語言描述和利用電教手段所呈現出來的直觀形象和感性材料緊密結合起來,再現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發展階段:激活學生思維。顯露思維過程。優化思維策略。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我們在教學中的突破口,從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認真研究了電教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應用電教媒體這種手段,綜合運用創新性學習過程的諸要素——語言、工具、價值人際關系,形象等,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在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基礎上,初步探索出自主創新性學習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不僅能實現課堂上積極的人機之間的交互,還能體現教師與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充分發揮了“人際關系”作為學習要素的獨特功能。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網絡功能,先用恰當的cai軟件,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網絡教學中提供了豐富的共享教育資源,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善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實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控、自我創新;學生自始至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對學生而言,能使他們參與學習過程,并獲自己的學習情況,不斷受到學習效果的激勵,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對教師而言,能迅速準確地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也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
總之,以現代化學習手段為媒介是當代學習活動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種新、有助于提高學習成交的學習手段正在不斷涌現。現代化學習手段的廣泛運用不僅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而且使學生從大量瑣碎的基礎性學習中解脫出來,自主創新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有了明顯的效果。學習方法上的操作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強,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使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同步發展。運用多種電教媒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能力,同時給學生以相應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