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細胞分布于全身各處,包括甲狀腺、腎上腺、胃腸道、膜腺、肺和其他組織。胃腸道是非內分泌器官神經內分泌細胞分布多的部位。流行病學資料證實,在過去的30年間小腸和消化道類癌發病率各自增長了460%、720%。胃腸道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ror, NET)每年的發病率是(2.5-5)/10萬人,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為1.8 : 1,結直腸NET中直腸更為多見占54%,其次為盲腸20%、乙狀結腸7.5%、直乙交界5.5%和升結腸5%問。
1分類
依據病變的分化程度, 2000年和2010年WHO采用了廣義的,如腫瘤和癌這樣的術語,見表1,分類中增加了包括腫瘤大小、血管侵犯、增殖活性、組織分化、轉移、侵犯、激素活性(與臨床癥狀或疾病相關)等指標。
高分化或G1神經內分泌腫瘤指典型類癌,高分化或G2神經內分泌癌指非典型類癌,差分化或G3神經內分泌癌與小細胞或大細胞癌同義,盡管這種框架是有益的,但對于生物學行為不確定的病變卻很少界定,如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和混合性腫瘤并未闡明明確分化。盡管2000年WHO有關結直腸NET分類已經使用了多年,但是不同病理學 家或者不同機構并未取得一致的可重復性的診斷意見。然而如治療策略,尤其是針對特定亞型的特定化療,大部分都依賴并取決對腫瘤的病理認識。
2病理特征及預后
2.1高分化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類癌)
結直腸類癌大約占胃腸道NET的6%,且常伴發慢性炎癥性疾病如潰蕩性結腸炎或Crohn' s病,資料顯示Crohn' s病時發生類癌的概率約增高15倍。大多數結直腸類癌病例沒有明顯的征兆或癥狀,以致多年未被發現問。診斷的大多是因為其他腹部疾病行外科手術偶爾發現的。
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典型的組織學結構如小梁狀、島狀或緞帶樣細胞巢,無或僅見輕度細胞異型性,核分裂象罕見。結直腸類癌顯示中等強度的神經纖維染色, 70%以上的病例表達CgA, 50%以上表達NSE,創協100%表達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其他標志物如Syn、生長抑素抑制素、5-HT和CD56也可表達。Ki-67指數在直徑>5mm的類癌中表達較高。
直腸類癌常發現于結腸鏡檢查時,腫瘤體積常常較小,無功能且無局部及遠處轉移,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88%。而結腸類癌的預后要比直腸類癌相對差些。有資料顯示近端結腸NET合并腺癌的概率較高,這也可能是結腸類癌預后差于相應直腸類癌的原因之一。
2.2高分化的神經內分泌癌(惡性類癌)
組織學上惡性類癌也就是非典型類癌,由于其名稱不明確,僅有少數大腸惡性類癌的病例報道。高分化的神經內分泌癌的組織學特征和生物學行為介于高分化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和差分化神經內分泌癌之間I坷。為侵襲性病變,與類癌比較分化較差、可見壞死、分裂象增多1-10個110HPF,壞死是惡性類癌的重要特征。惡性類癌可表現為一致的、大的、多角的、或具有豐富嗜酸性顆粒胞質的紡錘形細胞,也可表現為缺乏胞質的多形性細胞,圓形或橢圓形核或具有大小和形狀多變的粗染色質的核。腫瘤非親銀性但強嗜銀性,免疫組化可表達神經內分泌分化的標志物。關于結直腸惡性類癌臨床預后的報道較少見。就目前所知,肺非典型類癌較典型類癌患者的預后明顯要差
2.3差分化的神經內分泌癌(小細胞癌)
結直腸小細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SCC)占結直腸腫瘤的0.2%-0.8%,大多位于右側結腸。有時是在結腸炎癥性疾病,或 者神經內分泌細胞增生基礎上而診斷的。
結直腸SCC形態學與肺小細胞癌相似。這些小至中等大小小藍圓腫瘤細胞,排列呈實性片狀、巢狀、玫瑰花樣或緞帶樣結構,細胞呈卵圓形、梭形或紡錘形,胞質少,核大小約為成熟淋巴細胞的2倍[161,染色質呈粉塵樣,核分裂象超過10個/lOHPF。
具有經典組織學特征的病例,沒有必要通過證實神經內分泌分化而診斷。然而對于存在疑惑的病例做進一步分析還是有必要的。典型的SCC免疫組化表達CgA、Syn、NSE和CD56, Ki-67指數常>75%。Shida等報道70%胃腸道SCC表達人hASH 1 (human achaete-scute homologue gene-I,hASH 1 ),其在正常胃腸神經內分泌細胞、 類癌和腺癌中通常不表達。hASH 1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好于其他經典標志物如CgA、Syn,可作為胃腸道SCC診斷的新的生物學標志物。
胃腸道sccr臨床呈侵襲性經過,患者預后通常非常差。80%以上在診斷時己有局部或者明確的遠處轉移。當腫瘤大小超過5cm,中位生存時間通常少于4個月,瘤體小些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大約為12個月13102.4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docrine carcinoma,LCNEC)屬少見的差分化神經內分泌癌。在結直腸NET中LCNEC研 究少,其診斷分類在很多標準化版本中主要為描述。
腫瘤的特征與肺部對應腫瘤相似,由大細胞組成,排列成器官樣、巢狀、小梁狀、玫瑰花樣或柵欄狀,均提示神經內分泌分化。與SCC比較, LCNEC癌細胞有更豐富的胞質,核呈空泡狀,核仁明顯, 灶性壞死常見。這類腫瘤獨立存在,或與毗鄰的腺瘤或傳統的腺癌伴發lmo通過神經內分泌形態特征和免疫組化神經內分泌標志物陽性即可診斷LCNEC。
一般公認為腺癌標志物的CKl。在其他NET腫瘤不表達,而在結直腸LCNEC表達,這種現象提示腺癌和LCNEC有一定相關性。
LCNEC與結直腸SCC預后相似。Kumarasinghe等提議依據預后 差這個特點, LCNEC也應該包含在差分化神經內分泌癌分類中,這也符合2010年WHO分類。
2.5混合性內分泌-外分泌腫瘤
混合性內分泌。外分泌腫瘤為少見的混合性腫瘤。這類腫瘤至少由兩種不同的腫瘤區域構成,神經內分泌區域至少包含30%明確的神經內分泌細胞。神經內分泌成分常見的是類癌,差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也可出現,另一種成分可以是腺癌或鱗癌。神經內分泌成分通常分化比較好,通過組織學特征性的表現易于診斷。而當神經內分泌成分不明顯、數量很少或分化很差時,通過神經內分泌標志物CgA、S歸等免疫組化法來證實診斷是很必要的。
由于其特殊且不常見,因此針對混合性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處理措施也知之甚少。當制定佳治療方案時,應更多考慮混合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更具侵襲性的成分。如混合性腫瘤包含高分化的神經內分泌成分和腺癌成分時,建議按腺癌進行治療,如包含差分化神經內分泌癌時,應該按差分化神經內分泌癌治療。有些研究顯示混合性NET預后較差,檢測神經內分泌成分對于預測預后非常重要[判。
本文由期刊論文期刊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疑問,點擊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