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閱讀能力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化學資料,獲取化學知識,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化學的分析看出,試卷長度的增加和信息給予題的大量使用(約占試題總量的35%),對學生化學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如何提高學生能力呢?在此,我就“三讀”學習法也即課前閱讀、課堂閱讀、課后閱讀三個環節談談自己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化學閱讀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首先,要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在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時,可結合課文,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提幾個有吸引力的問題或做幾個現象十分明顯的實驗,從而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對要閱讀的課文產生興趣,并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學生閱讀“氯氣”一節時,可先給學生講一講下面的史實:1915年4月22日,德國軍隊在比利時戰場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氯氣,導致英法聯軍1.5萬人中毒、5000人死亡。學生有了興趣,在課前就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其次,要循序漸進,不斷地提高閱讀要求。閱讀要求要十分明確具體,不僅要使學生明確閱讀范圍,更要使學生明確通過閱讀要解決什么問題。在開始階段,可將這些要求編成具體的問題并印成講義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完成。一段時間后,可將講義縮簡成閱讀提綱,逐步要求學生通過歸納課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從而自己提煉出閱讀提綱。再次,要加強檢查,使學生逐步養成閱讀習慣。為了使學生在課前能認真閱讀并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嚴格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開始時,教師必須親自一個一個地檢查,不讓任何一位沒有完成閱讀要求的學生蒙混過關。一段時間后,教師可通過同學相互檢查、教師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1.要重視文字敘述,但更要重視表格、插圖。不少同學在閱讀化學課本時,往往對課本中的文字敘述十分重視,能仔細閱讀,但對課本中的表格、插圖就不太重視,眼光一掃而過。化學課本中的插圖則由于簡單明了,突出重點,比起實物來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從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學的化學知識。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中的各種表格、插圖。
2.要重視普遍性,但更要重視特殊性。在課堂閱讀指導中,我們教師要十分重視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事物的規律。例如:①在學習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時,可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同一類有機物的密度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多而增大這一規律;②在學習鹵族元素時,可指導學生找出可用金屬鹵化物與濃硫酸共熱反應來制取氣體的一些規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規律十分重要,然而,對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學生在閱讀時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我們教師在閱讀指導中更應要求學生引起重視。
3.要重視結果,但更要重視過程。許多學生在閱讀化學教材時,十分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主要表現在對化學概念、化學原理能熟記,但對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引出過程、推導過程不清楚;對化學實驗的結果(但對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及操作原理記不清楚等。
一是歸納總結關。學生課后閱讀的第一關是對已學化學知識的歸納總結。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在上完一節新課后都必須在課后認真閱讀課文,并對本節課文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從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節課文的知識重點、難點。在學完一章后,必須對全章知識進行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的總結,從而使知識條理化、網絡化。要注意的是,我們教師在布置學生做這樣的閱讀作業時,一般不要再布置其他書面練習,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閱讀、思考、歸納。教師對學生歸納總結的作業本要認真批閱并寫出評語,對總結得好的同學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發散思維關。學生課后閱讀指導的第二關是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這可從以下兩方面加以指導。一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疑點、發現問題。例如,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半徑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為什么碳碳雙鍵的鍵能不是碳碳單鍵的兩倍?對學生發現提出的問題,老師應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獨立思考、集體討論等方式解決。二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要多聯想、多角度思考。例如,在學習焦爐氣時,可指導學生聯想到石油氣、裂解氣、高爐煤氣等,并從它們各自的來源、成份、用途等方面加以比較。這樣,通過在閱讀中提出疑點、發現問題、多聯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是分析應用關。學生課后閱讀的第三關是分析應用關,讓學生從知識的掌握過程逐漸過渡到知識的應用過程。在這個階段,我們仍要十分重視循序漸進。一般情況下,應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的習題,然后再利用有關課外閱讀材料及信息給予題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信息給予題,由于題目給出的信息往往是學生在課本中沒有學過的,如化學科技最新成果、化工原理、某些聯系和生活實際的內容等等。配合有關教材內容,讓學生閱讀、練習這類題目,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開闊眼界,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對這些題的求解,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斷、推理等心理活動,從而提高了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