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 要: 抓好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普遍存在配備欠合理、非專業化程度高、思想不穩定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現狀,提高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校應不斷完善輔導員隊伍建設、完善輔導員績效考評及考核機制、重視對輔導員的培訓等。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在校學生不僅在規模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學生群體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新情況、新問題。2004年,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中發[2004]16號),進一步明確了高校要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目標,指出: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保證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高校輔導員隊伍得到了不斷充實,吸收了大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加入到輔導員隊伍中。隊伍的學歷層次顯著提高,年齡層次明顯降低,學科背景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一支政治素質高、作風過硬、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正在逐漸形成。但是各學校之間發展也不平衡,部分高校在輔導員的人數配備及選聘的具體操作中存在差異。
1.在輔導員人數配備方面各高校之間存在差異,就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高等學校總體上要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本、專科生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而實際上有的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高達1∶300,而有的高校只有1∶125的比例。
2.有的學校內不同院、系輔導員的配備也存在差異。由于輔導員“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觀念在教師甚至部分領導干部當中還是存在的,導致輔導員的配備數量明顯與學生人數不相適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24)號令明確指出:輔導員選聘要考慮“具有相關的學科專業背景,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接受過系統的上崗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選聘輔導員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科背景,甚至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降低標準的做法,造成輔導員隊伍非專業化程度較高,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1.部分高校在選聘輔導員時存在誤區。一方面要求思想素質好、品學兼優;另一方面要求專業突出,并且往往考慮相關學院的相關專業。而忽視了輔導員應具備思想政治教育或高等教育管理專業背景,忽略了應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等。
2.有的高校在充實輔導員隊伍的具體操作中存在誤差。部分高校在輔導員建設的規劃中,受學校局部利益的影響,認為高校的學科建設、專業課教師素質抓好了,就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對輔導員的配備不著重考慮專業背景、素質、能力,而且規劃輔導員隊伍建設時,常常強調“因地制宜”,操作中將本校不適合做專任教師或行政工作的人員轉崗擔任輔導員工作,造成輔導員隊伍“專職不專業”的事實,出現輔導員職業要求與個人能力不匹配的現象。
雖然,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大多具備碩士及以上文憑,但有部分輔導員對輔導員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認識還有差異,表現在:對輔導員工作缺乏認同感,認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是學生管理中一個階段性的工作,是吃“青春飯”的,是不值得奉獻終生的職業,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往往給人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把自己擔任輔導員工作看成是不得已的選擇。
2.部分高校缺乏科學的德育觀。有的高校由于缺乏科學的德育觀,在輔導員的選聘操作中,考慮本單位編制等因素,輔導員的配備往往采取聘用制。一般具體做法是:輔導員的配備采用人事代理或人才租賃的方式,而單位編制用來考慮引進專任教師。這就在高校教師隊伍中人為造成輔導員隊伍就是“編外人員”的感覺,客觀上影響了輔導員隊伍的穩定。
目前,輔導員在工作實踐中,較多還是以應付日常事務性的工作,學生助學貸款、困難學生補助、宿舍管理等工作較繁重。表現在:工作中缺乏理性的思考,工作熱情不高、計劃性不強,有疲于應付的感覺,沒有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輔導員工作職責內容認真履行八個方面的職責,輔導員的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優化。
早在2005年1月,總書記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使他們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幾年來,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在人員的配備、學歷層次、工作效能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2010—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具體到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建設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高等教育體系,躋身高等教育強國行列,為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必須不斷完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輔導員綜合素質與能力,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首先,要充分認識高校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深層次問題。高校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2004(16)號文及教育部2006(24)號令的精神,不斷完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其次,輔導員工作是創造性很強的復雜勞動,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在輔導員的配備和選聘中要堅持標準,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來抓,不僅要配齊、配全輔導員隊伍,而且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德才兼備,熟悉、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樂于奉獻,潛心教書育人的高素質輔導員隊伍。把輔導員隊伍建設引向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發展方向,以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為高校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
1.要提高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程度,逐步實現輔導員隊伍專業化水平,要克服目前部分高校在輔導員選聘中的做法,要求輔導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學科背景。教育部可以試點有條件的高校開辦高校輔導員專業,從事輔導員工作必須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專業背景,為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把好輔導員隊伍入口關。大學期間是學生從不成熟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輔導員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等方面接觸最多、往往也是學生依賴和信任的人。高校要充分認識到,輔導員隊伍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專業水平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甚至會影響到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輔導員選聘中要堅持標準,著重考慮三種能力:首先,在思想道德素質方面要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品質,具有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勤于學習、甘于奉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素質。其次,在知識結構方面既要考慮本體學科,又要考慮學科背景情況,輔導員應該是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管理等專業,并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如哲學、法學、文學、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知識)。最后,在職業技能方面要考慮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和協調能力。所以高校在輔導員選聘中,不僅要考慮選聘對象在學校期間的思想狀況、表現情況、學習情況,更要認真審查選聘對象特長、愛好、組織、參加活動能力、社會實踐活動情況等。
3.為輔導員提供發展平臺。通過工作實踐,選拔優秀輔導員在職攻讀碩士或博士研究生,要讓輔導員在實踐中學習,通過學習再回到實踐,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理論素養,為輔導員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創造條件,切實解除輔導員既要做好現在工作,又要想方設法為今后的出路作打算的“后顧之憂”。實現輔導員隊伍不僅向專業型轉變,而且要向專家型發展。
為了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要不斷完善輔導員的績效考評及考核機制。高校輔導員工作是獨立性相對較強、彈性較大的工作,要加強對輔導員的績效考評與考核,讓輔導員明晰工作要求和工作職責,增強責任心,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調動工作積極性,圍繞學生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創新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輔導員工作的盲目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實效性。
1.引導輔導員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要建設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骨干隊伍,要關心、引導輔導員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高校組織部、學工部門、學院要結合輔導員專業背景和綜合素質,引導他們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將個人前途與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整體目標結合起來,一方面,讓輔導員有目標、有方向,激發工作熱情;另一方面,實現輔導員隊伍科學、長遠、協調發展。
2.為輔導員特設職級崗位。教育部2006(24)號令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近年來,各地、各高校在關心輔導員成長,穩定輔導員隊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輔導員作為教師身份,在職稱評定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規定,明確了政工系列教師職稱的評聘,必須針對高校一線輔導員等。但是就輔導員干部身份的問題,部分高校在落實中存在差異。可以借鑒推廣目前有的高校的做法:對輔導員設立職級制,根據輔導員的工作業績,設立科員級、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輔導員管理崗位,輔導員職級與學校其他管理崗位職級同等待遇。這樣有利于明確輔導員干部身份,增強輔導員對工作的職業認同感。
3.為輔導員提供科研平臺。要讓輔導員像專任教師一樣成為長期從事的職業,要為輔導員創造、提供科研的平臺,引導輔導員將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工作感悟作為科研的第一素材,從工作中找問題、尋對策,進行科學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輔導員學術研究水平,增強科研的實效性、針對性;另一方面,可以鍛煉輔導員工作能力,增強做好學生工作的科學性。使輔導員工作有目標、有方向,自覺地把它作為奮斗一生的一項事業來做。
4.重視對輔導員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能。針對目前高校輔導員隊伍現狀,讓輔導員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健康發展,要改變輔導員培訓、學習及交流機會少的局面。一方面,要定期召開輔導員研討會,開展科研成果及工作經驗交流,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全校性的,也可以在學校部分學院之間交流,這樣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通過交流找出差距、取長補短,促進工作。另一方面,高校之間應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各高校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對輔導員開展不定期的講座、參觀等交流培訓,讓輔導員有更多外出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這樣有助于輔導員拓寬視野,開闊思路,是提高、促進輔導員工作效能和工作創新的有效途徑。
[1]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文.
[4]周琬馨,羅雁龍,李剛.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現存問題及對策[j].學術論壇,2009,(26).
[8]徐惠紅,李洪波.輔導員績效考評體系的影響因素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