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_免费一级欧美大片app_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视频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職稱論文咨詢網,專業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百科

『高等教育』淺論大眾傳媒與大學生國情教育 觀 國情備忘錄 有感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發布時間:2022-07-10 02:50:56

  論文摘要:國情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形式。當前,大學生國情教育亟待加強。大眾傳媒是大學生國情教育和獲取國情資訊的重要途徑。

  在21世紀告別首個十年之際,中央電視臺繼《大國崛起》和《復興之路》之后再次重磅推出大型記錄片《國情備忘錄》——一部國情教育記錄片的扛鼎之作。作為一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高校教師,筆者在被《國情備忘錄》的精彩內容打動的同時,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當代大學生國情教育亟待加強,另一方面也再次感知大眾傳媒作為傳播國情資訊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生國情教育方面可大有作為。

  國情,顧名思義就是各方面的情況,是一個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軍事、外交、人口、風俗習慣、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各方面狀況的綜合反映。已故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指出:“國情的內容很豐富,實際上它包含了有關我們中國的一切情況,經濟的、社會的、民族的、文化的等等,一草一木都可以被認為是中國的國情。”[1]大體而言,國情可分為:自然國情和人文國情;歷史國情和現實國情;靜態國情和動態國情;整體國情和局部國情等等。例如,《國情備忘錄》記錄片呈現給觀眾的國情資訊,即含括了上述各項分類法的內容。

  國情資訊,簡言之就是國情方面的有關資訊。從資訊學理論來看,資訊和信息、新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嚴格而言,一方面資訊是信息的一種,它是由于被受眾及時獲得和利用而能夠給受眾帶來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資訊的時效范圍遠寬于新聞,包括了新聞、史實、政策、評論、觀點等多方范疇,涉及多種學科領域,從這角度而言新聞屬于資訊的一種。

  大眾傳媒(massmedia)即大眾傳播媒介的簡稱。廣義上它是所有用以向廣大受眾傳遞各種信息的物質載體如報紙、通訊、廣播、電視、互聯網、新聞紀錄影片和新聞性期刊的總稱。傳統上大眾傳媒指傳播范圍廣大的圖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影六種傳媒(前三種又稱印刷傳媒,后三種又稱電子傳媒),今天的電子傳媒則應加上依托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音像出版物等新興傳媒。在狹義上,大眾傳媒與新聞傳播關系密切,即以新聞傳播為重要使命,因此又被稱為新聞傳媒(newsmedia)[2]。

  國情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它是教育主體向教育客體傳授國情基本知識和分析認識國情的基本方法,使之樹立正確國情觀的教育實踐過程。國情教育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自然國情教育,包括自然資源狀況、土地資源狀況、環境氣候狀況、地理生態狀況等方面內容;歷史國情教育,包括民族的歷史發展、民族傳統(含民族性、心理特點、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化源流、文明發展的歷史及成果等方面內容;現實國情教育,包括和社會性質和制度、經濟發展狀況、教育科學文化發展狀況、民族狀況、人口狀況、思想信仰等方面內容;比較國情教育,包括與外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比較,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狀況的比較,人口、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狀況的比較以及綜合國力的比較等方面內容[3]。

  黨和幾代領導人十分重視國情教育。同志曾強調:“明白了中國社會的性質,亦即是中國特殊的國情,這是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根據。”[4]同志指出:“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1991年3月,同志在寫給教委、何東昌同志的信中指出:“要從小學生(甚至幼兒園),中學生直至大學生,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的教育。”并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一步加強近代史、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御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2004年8月,在同志等政治局常委的共同指導下,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即16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開展科學發展觀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可見,黨和幾代領導人是站在黨和以及民族的根本利益高度,為革命和建設偉大事業著想,從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角度來講這些話的,具有深遠的政治指導意義。

  準確把握國情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也是每個公民正確認識社會、選擇人生道路的重要依據。大學生是建設的重要預備力量,樹立正確的國情觀有利于自身成長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材,也是日后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完整和有效的國情教育,使之形成正確的國情觀,意義重大。

  然而,當前大學生國情教育狀況不容樂觀:第一,大學生的社會經歷普遍簡單,加上興趣點普遍娛樂化,因而對國情的實際認識普遍淺少;第二,在我國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習慣下,大學生接觸國情資訊的機會往往被其他學習任務擠占,有限的國情知識主要依靠灌輸教育的途徑獲得;第三,大學生普遍思維活躍但欠成熟,容易被虛假國情信息乘虛而入,他們在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國情觀和道路上尚需引導。可見,要使大學生國情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綜合運用大學生國情教育和獲取國情資訊的各種有效途徑。

  國情教育途徑是將教育者和教育對象聯系起來傳遞國情資訊的渠道。大學生國情教育可通過多種途徑,除了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之外,大眾傳媒應該是大學生國情教育和獲取國情資訊最為重要的途徑。在大眾傳媒傳播的新聞等資訊中,許多與國情和國情教育有關。這些國情資訊往往廣泛蘊含在各種資訊形式中,也有的傳媒專門開設國情知識或國情教育欄目進行專題介紹。

  國情教育的大眾傳媒途徑具有受眾廣泛、傳播快捷、形象生動、方式多樣等優點。但也存在如下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第一,傳播信息比較龐雜,國情資訊可能被淹沒其中而不為受眾所注意;第二,信息來源混亂,真實信息和虛假信息同時得到傳播;第三,形式較單一,缺乏感染力,在信息爆炸時代難于有效契合當代大學生興趣特點,引起他們的廣泛關注。

  因此,有必要根據大學生受眾在接受國情教育中體現的個性特點,充分挖掘大眾傳媒途徑在大學生國情教育方面的優勢和潛力。這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努力:首先,充分利用互聯網、短信平臺等新興大眾傳媒途徑廣泛傳播國情資訊。近年,我國互聯網和手機用戶數目持續增加,雙雙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大學生群體是用戶中的最活躍群體之一,因此,在新興大眾傳媒途徑上搭載國情資訊和國情教育功能,是最為有效的方法。其次,大眾傳媒應加大對有關信息源的控制和關注,如關于國情的權威性發布會和國情白皮書,一方面保證大學生受眾接收到的國情資訊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證大學生受眾更有機會獲取國情資訊。再次,大眾傳媒可跟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實行優勢互補,借助宣傳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等課程教學內容、大學生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等手段,引起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從而強化大學生國情教育。最后,大眾傳媒要努力打造內容豐富并且極具感染力的國情教育精品(如《國情備忘錄》),并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傳播平臺廣泛進行宣傳,努力推動優秀進校園,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國情教育的優秀素材。

  [1]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北京育知咨政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國國情與科學發展觀[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3-4.

  [2]李永健,展江.新聞與大眾傳媒通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0-11.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