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_免费一级欧美大片app_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视频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職稱論文咨詢網,專業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百科

『高等教育』關于殘疾人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觀念的調查報告——以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發布時間:2022-07-10 02:54:15

  【論文摘要】調查報告選取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殘疾人高職教育部29名專兼職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其教育教學觀念、專業技能水平、教學心態及行為、繼續教育和教學研究情況等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過程中,多數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較為正確,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基本能勝任當前的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但也存在主體意識不強、畏難情緒嚴重、成就感過低、對學生期望值過低、與殘障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缺乏等問題。由此加強對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加強教學改革和校本研究,穩定師資隊伍建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了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包括:教師的特殊教育觀、殘疾學生觀、特殊教育質量觀、殘疾學生成才觀等;

  (二)了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情況,包括:手語(盲文)翻譯與交流能力、組織教學能力、控制課堂能力、制作教具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等;

  (三)了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教育行為情況,包括:教學進度及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思想教育、個別化教育與因材施教、教學心態等;

  (四)了解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繼續教育與開展研究情況,包括:對殘疾高職學生心理的學習、閱讀特教書籍、經驗總結、論文撰寫與發表、課題研究等;

  (五)針對教師的教育觀念、專業技能及教育研究的現狀提出改進及培訓策略,提高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的綜合素養,進而提高殘疾人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

  本研究選取了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殘疾人高職教育部29名專兼職教師為調查對象。被試的年齡范圍為24-49歲,其中以35歲以下教師居多,占到72.4%,男教師所占比例較大,占到62.1%,兼職教師和非師范專業畢業教師比例較大,分別占55.2%和65.5%;教師學歷方面以本科學歷為主,占到72.4%,專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所占比例都不大。(見表1)

  本研究在殘疾人高職教育部相關人員的協助下由研究者本人親自組織進行測試。為了保障測試的順利進行,在測試前向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說明了本次測試的目的和意義,消除了他們的思想顧慮。集中測試,一小時后收回。

  調查完畢,由研究者統一對問卷進行編碼處理,并輸入計算機管理,最后采用excel2003和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特教觀方面,有93%的教師認為辦好特教高職最重要的是領導的重視程度、管理水平和招收的學生質量,這說明教師的主體責任意識不夠,把辦學的質量更多地寄希望于院領導,更多依賴學生資質。有76%的教師認為雖然殘障生特殊性太明顯,但不能因為怕受到外界的傷害便對其進行封閉式管理,這說明教師的教育思想還是比較理性,畢竟殘疾學生將來也會走人社會,過度的保護對其沒有多大益處。有34%的教師認為正常人的語言是有聲語言,聾啞人的語言是手語,但有52%的教師否認這種觀點,說明教師對于聾人語言問題的定位還是比較模糊,這可能與國內外學者對聾啞人語言歸屬問題的爭論有關。93%的教師認為特教高職教師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細心、信心,這說明教師對殘疾人高職教育可能面臨的困難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和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對于困難的認識可能也有過分夸大的傾向,進而產生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

  學生觀方面,有69%的教師否認“殘障生是可憐的,所以應該對他們的要求盡量少一些”,這說明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態度還是比較端正,同時這種認識也比較科學,畢竟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讓殘疾人通過大學的學習做到“殘而不廢”,過度的憐憫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殘疾人的一種傷害。86%的教師否認“絕大多數殘障生是很單純的,但有個別殘障生品性不好,是無藥可救的”,這說明大多數教師還是認識到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復雜性,當然這與教師和殘疾學生缺乏深人交流溝通也有關系。有31%的教師認為殘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很多,有59%的教師認為殘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別不是很大;有76%的教師認為殘障生之間的個別差異性非常顯著,這兩點說明教師對殘疾學生的可教育性還是抱有一定期望,但也注意到了殘障學生之間以及殘障學生和健全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個別差異。有21%的教師認為與殘疾學生在一起,自己感覺到慶幸和幸運,但有79%的教師對此說不清,這說明教師面對殘疾和殘疾學生時表現出較為復雜的心態。

  質量觀方面,有76%的教師認為“殘疾人高職教育的目標應當是殘障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并行發展”,有45%的教師認為殘疾人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獨立謀生。這說明大多數教師對殘疾人高職教育還是抱有較高的期望,部分教師的態度較為現實,強調對殘疾學生生存技能的培養。

  人才觀方面,有10%的教師認為通過教育和學習,絕大多數的殘疾學生能夠成才,但有31%的教師否認這種觀點,另有59%的教師說不清,這說明教師對殘疾學生通過大學成才沒有足夠的信心。

  教育技能是教師能否順利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專業能力,它制約著殘疾人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交流能力方面,只有2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手語(盲文)比較準確流利,與殘疾學生交流.自如,有65%的教師說不清,這說明多數教師的交流能力和交流手段有待加強,有34%的教師感覺與殘疾人的信息交流很慢很難,有65%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板書的方式進行教學,這說明教師與殘疾學生的交流手段比較缺乏,信息交流比較緩慢。

  組織教學能力方面,有45%的教師認為殘疾人高職教育中教學方法是次要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學懂;有93%的教師經常通過實物、多媒體、角色扮演等直觀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對殘疾學生再三問一個同樣的問題,93%的教師的回答是已經習慣了。這說明多數教師能夠不斷探索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而適應殘疾人高職教育的要求,同時也表現出教學中的某些被動和無奈。

  教學研究能力方面,有93%的教師平時有意識地針對教學中出現的間題加強對殘疾人學習特點的研究,100%的教師經常通過觀察、提問等方式來了解殘疾學生的學習水平,90%的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措施、教學效果,59%的教師經常翻閱特教書籍和相關雜志,24%的教師曾發表過相關的學術論文,35%的教師參與或主持過相關的課題研究。這說明多數教師的教學態度比較積極,能夠主動學習探索和研究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內在規律。

  行為是觀念的延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教學進度方面,90%的教師按學生可接受的教學進度基本上完成教學計劃,有41%的教師認為殘障生掌握知識的速度比常人慢很多,48%的教師認為殘障生掌握技能的速度與常人差不多,這說明教師基本上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殘障學生在知識掌握和技能形成過程中與健全學生有一定差距,所以這種教學任務的完成僅僅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從而導致整個教學進度緩慢。

  在教學中69%的教師對學生經常無形地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86%的教師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常常進行個別化教學和分層教學,41%的教師經常利用殘疾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來加強實踐教學,69%的教師認為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個別差異進行教學比較有效,這些說明多數教師能夠主動積極的投人到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學中,能夠主動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來適應殘疾學生,同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并加以運用。

  在教學心態方面,所有教師否認一見到殘障學生就感覺不自然,86%的教師否認聾啞學生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時常感覺很無奈,這說明大多數教師基本適應了殘疾人高職教育和殘疾學生,能夠較好的控制課堂;93%的教師認為聾啞學生的語言表達常讓人啼笑皆非,覺得比較好笑,這說明教師對殘疾學生的學業現狀和語言水平比較無奈,同時也是一種苦中作樂的表現;59%的教師覺得從特教高職班上完課走出教室,感覺很沒意思,沒價值,說明多數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很低,這與前面的特教觀中教師的“四心”要求是相矛盾的,說明教師們的特教觀只停留在觀念上,還沒有轉化為具體的行為。

  教師和殘疾學生交流手段欠缺、信息溝通不暢是調查中呈現出的突出問題之一。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溝通能力是順利進行教學的基本保證,為此殘疾人高職教育中要大力加強教師的手語(盲文)翻譯能力訓練,并制定相關制度進行考核,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教學技能水平。在教育觀方面,多數教師的教育觀念基本正確,基本跟上了特殊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成才觀方面,教師的態度比較消極,對殘疾高職學生的成才期望值比較低,這與國內相關的表述比較一致,同時多數教師的主體意識也不夠,把辦好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學校領導和優質生源。多數教師們的特教觀只停留在理論上,還沒有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這些都不利于教師整體上高質量投人到教育教學中去,因此,加強專業理論培訓,加強觀念誘導是十分必要的。

  教師的教學成就感很低是調查中呈現出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從事殘疾人教育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輿論不利、信息交流不暢、教學方法不當、殘疾學生學業水平較低、教學準備復雜、領導不重視等。其中從教師自身而言,對教育對象(殘疾高職學生)不熟悉,教育教學方法不當,是間接造成自身教學成就感過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強對殘疾人高職教育內在規律的研究與探索,尋找適合的教育教學方法并加以運用,讓教師在教學中感受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樂趣,增加教學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調查中,研究者了解到多數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都是在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這似乎很合理,實則不利干殘疾人高職教育的發展。這是因為,其一,學生可接受的范圍是一個十分模糊的概念,這與學生自身身心特點和學業水平有關,無法把握好尺度。其二,由于身心發展上的特殊性,殘疾人高職教育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教學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那么殘疾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高將會十分有限。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癥結在于目前國內殘疾人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材使用大多是照搬照抄普通高職教育,沒有按照殘疾人身心發展的特點作特殊化,更沒有專門為殘疾人編寫的專業教材。這就導致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被動,只能按照“可接受”的要求選擇教學內容。雖然就課堂本身而言,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實現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對殘疾高職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目標而言,可能還有較大的偏差。這就要求我們在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校本研究和校際交流,編寫適合殘疾人高職教育的專業教材,也只有這樣,殘疾人高職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學、健康發展。

  調查中,研究者還注意到從事殘疾人高職教育專業教學任務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師,有的甚至剛參作。這固然有青年教師可塑性強、精力充沛等原因,但專業教師流動頻繁,畏難而退現象卻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現象嚴重制約了殘疾人高職教育的發展。殘疾人高職教育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長,沒有太多的經驗可以汲取和參考。如果教師流動過于頻繁,不利于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專業教師綜合素養的提高。因此,探索合適的教師培養機制,打造一支經驗豐富、德才兼備的殘疾人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