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_免费一级欧美大片app_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视频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職稱論文咨詢網,專業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百科

『中等教育』中職學生文明禮貌缺失問題的探究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發布時間:2022-07-10 03:04:54

  現在的中職招生由于是無門檻入學,生源多來自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的時間長,獨生子女比例大,他們的特殊成長環境造成了對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的不利影響,造成了人的情感缺失,人格的不健全,整體素質差,具體表現為:一是學習不認真,厭學情緒嚴重,成績較差;二是心理素質脆弱,不能遭遇挫折;三是思想道德素質一般較低,不懂得尊重別人,缺乏人際交往的基本禮貌要求,這一點尤其讓人擔憂。

  學生不懂得尊重人,認識不到尊重別人的重要性。以前通過劃線錄取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上課遲到后進教室都知道喊一聲“報告”,經過任課教師同意后才會進入教室,而且會非常安靜,盡量不影響別人。現在的學生不管遲到多久,也不管教室里老師和同學在干什么,推門就進,根本不會考慮老師和同學的感受,老師批評教育根本不當回事,還嫌老師多事,要么滿不在乎,我行我素,要么干脆轉身離開教室,來個耳根清凈;進辦公室也是旁若無人,想進就進;教室及公共場所里不管有無老師同學在場,經常“出口成臟”,從不收斂……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是非常崇尚文明禮儀的,提倡尊老愛幼。帝王以孝道治理天下,百姓以孝道規范行為,講的是一個德。一個人有沒有禮貌通常是作為劃分文明人與野蠻人的標志。人才的培養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成才。而尊重人,懂得文明禮貌則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一個人如果連起碼的做人規矩都不懂,他怎么可能成才?不懂得尊重人,缺乏文明禮貌,表面看起來只是讓人不高興不舒服,當他(她)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養成習慣后就可怕了。曾經有報道,說的是歐美有一個問卷調查,問他們的老百姓對中國游客的評價,結果主要答案有兩個,一個表示非常喜歡,因為中國游客出手最大方,最舍得花錢,能夠刺激消費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另一個就是非常討厭,因為中國游客最沒有禮貌,還提到許多方面諸如吃飯、候車時高聲喧嘩,干擾別人;在午間休息大聲打電話、看電視聊天,不顧及別人;亂闖紅燈;亂吐亂扔;不排隊;不遵守規則等等。類似報導在東南亞、日本、韓國也有過。據資料表明,近些年來,我國中職招生平均每年在800萬左右,2009年達到了860萬,在校生人數2000多萬。中職教育如果再不及時重視學生的道德精神狀況,仍然忽視人的文化素養、道德觀念、情感意志、行為方法和心靈習慣等的塑造,那么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和諧社會就是一句空話,并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前途和民族的命運。

  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從家長、老師到社會,都把學習成績的高低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選拔的依據。一個學生成績再好,如果品行不過關,你會放心用這個“人才”嗎?不能用的人還能算是人才嗎?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得不到老師、同學應有的重視和尊重,他們就會覺得既然別人不尊重自己,那么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尊重別人,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習慣。可笑的是,前段時間熱議的北京大學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學生免試讀北大,居然有校長坦言只能按成績好壞來推薦學生。難怪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臨終前擔心我國大學培養不出精英人才。其實人們更擔心的是我國的教育體制培養學生做人的問題。

  社會環境影響也是家長和老師擔心的問題。信息時代高效快捷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方便,但是大家看看我們身邊:電視電影里,古惑仔滿口粗話、舞刀弄槍;雜志小說里,青年男女你情我愿,死去活來,旁若無人;網絡游戲里舉止粗俗、講打講殺,給學生展示的都是一些消極頹廢的東西,宣揚的都是個人主義和暴力精神。學生缺乏必要的鑒別水平和能力,行為語言上難免就會沾染上許多不文明的陋習,甚至競相模仿,還以此為榮。

  中職學生家長多在外打工、經商,且離異的比例高,學生又正處在成長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把對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給學校的老師,好象與己無關,這種狀況令人擔憂。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教育學家們也認為“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中央電視臺有一則公益廣告:一天晚上媽媽回家很晚,但仍然堅持給奶奶(婆婆)親自洗腳,旁邊她的小孩在默默觀察,當媽媽很累坐在沙發上休息時,她的小孩搖搖晃晃地端了一盆水過來說:“媽媽我給你洗腳”。可見家長的言傳身教比什么教育方法的效果都要明顯。

  學生文明禮貌缺乏還與學生心理素質脆弱,自控能力差有關。如自我意思過強,人際關系緊張,性格孤僻怪異,個性張揚,缺乏對文明禮貌重要性充分認識等,這些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小視。

  人才的競爭,其核心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高低的競爭。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學校教師、教育主管部門都應認真反思現行的人才選拔方法。首先、學校教育不能簡單地以學習成績論成敗而忽視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校不能只顧培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應該受到關注。第二、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歧視學生,每個學生都應該得到公正的教育,杜絕由于教育不公而產生的心理障礙。第三、傳統美德教育應該加強。在德育課里,尊老愛幼、文明禮貌等優良傳統要多講,理論應該少講。多教誨學生做人、尊重人、禮貌待人。這是學生為人處事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今后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

  西方發達為了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經制定一項規定,要求在小孩學習期間,父母必須有一人要留在家里陪伴或者指導,以便小孩健康成長。我國現階段學生的父母工作壓力大,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松了對小孩的監督。要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長的教育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只顧工作,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是非常失策、得不償失的,家長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在子女的教育上。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