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正在加速,普通高中的信息技術裝備也在不斷地改善,多媒體、校園網、互聯網等正成為普通高中的基本設施,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學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信息收集、資源獲取、計算工具、視覺顯示、改善學習手段等方面。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應是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利于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備課組合作高效完成分析教材,查找資源,制作課件,撰寫教案,編寫網絡學案,通過平臺將網絡學案發給學生,指導學生自學和完成課前檢測。組織學生在“互動討論”系統中對網絡學案中設計的問題和課前檢測中遇到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上課教案,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和高效性。例如:在學習“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前,可以發布如下一個網絡學案:
(二)游戲與討論:甲同學寫出1-100之間的任意一個整數,讓乙同學猜。對于乙同學的每次猜測,甲同學都會提示“對了”,“大了”或“小了”,猜出正確結果時的猜測次數最少者獲勝。交流一下你們的猜測方案。
想一想:上述猜數過程中,“提示”有何作用?沒得到結果之前的每一次猜測對于猜出結果起到什么作用?
?。ㄈ┗仡櫵鶎W與反思討論:1、我們會求哪些一元方程的解?2、方程有解嗎?你能獲得方程的解的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知道的?3、能縮小方程的解所在的范圍嗎?想想議議,前面的游戲會幫助你。
通過以上網絡學案,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活動經驗思考方程的解的問題,為新課探究作好思考鋪墊,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于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如通過觀察飛機和汽車的三視圖模型,激發學生的學習三視圖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對三視圖有了初步認識。
2.1、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燈片,可以使本來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特別是在幾何圖形課、應用題課的表現更加突出。在中學教學中,數學課本是靜止的,借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么既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如三視圖的形成原理以及三視圖的畫法和三視圖中“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特點通過如下一個幻燈片動畫演示可以非常清晰具體的得以體現。
2.2、可以利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做“數學實驗”,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強調“定理證明”這一教學環節(邏輯思維過程),而不太考慮學生直接的感性經驗和直覺思維致使學生難以理解幾何的概念與幾何的邏輯。幾何畫板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態中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對象之間的數量變化關系與結構關系,因而能充當數學實驗中的有效工具,使學生通過計算機從“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如為了讓學生較深刻地理解,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做一次這樣的數學實驗:學生可以通過任意改變線段的長短和通過鼠標拖動端點來觀察中每一個參數的變化對圖像的影響,從而獲取函數圖像平移的一般性知識,并不需要由老師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滔滔不絕地講解,而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反而比傳統教學要深刻得多。還如學生可以通過幾何畫板自己動手演示柱錐臺體的形成過程,并辨別它們之間的區別,可以形成對柱錐臺體具體形象全面的認識。
2.3、通過校園網絡平臺實施“討論交流”組織課堂討論,課堂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目前每一個學校都有微機房,條件好點的都有校園網通到每一個教室,這都為課堂網絡化教學提供了硬件條件??梢宰寣W生每人一臺計算機(全部聯網),每人一個麥克風(便于交流)。課堂上老師發布一個或若干個主題,每一個學生或單獨或分組合作共同探討,并將自己的解決方案及時在“討論交流”區內發表,讓其他學生和老師都能看到你的“初步成果”,然后大家再共同討論和檢驗,得到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案。如算法一節課中,我發布的主題是“設計一個程序,求1-1000以內的素數”。學生分組討論并通過visualbasic6.0程序調試,得出的答案有5種之多,其中大家評出的最佳方案是以下兩個:
在這種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室里的角色更象學生的輔導者或幫助者。為學生設置環境,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索,刺激學生解答問題,并為學生提供他們需要使用的工具與資源,以便學生能夠建構知識。
根據課堂上的教學情況,編制網絡復習學案并發布到教室或機房終端,指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平臺上發布作業題,對部分難度較大的題目可以編制提示信息,引導學生跨越障礙。組織學生討論,老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和討論中反饋出來的問題再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或對個別的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課后輔導,幫助學生共同提高。同時老師也要據此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此外,在數學競賽輔導中,也可以指導學生查詢相關的“數學競賽”網站,讓同學們在這些網站上查找有關數學競賽的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應用,并參與網上討論,擴展學生的視野。
總之,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