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試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夯實教材基礎知識,還必須具備解題的方式和技巧,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為我們解決高考政治試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內部各要素以及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聯系。由于事物的聯系引起了事物的變化,推動了事物的發展。而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因此我們要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唯物辯證法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解決高考政治試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面就以2011年高考政治試題(全國卷)為例對政治試題的解法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政治高考選擇題是一種選拔性強,能有效防止受評分教師主觀因素影響而造成評分誤差,從而保證評分公正的客觀題型。在近幾年全國高考政治試題和綜合能力測試題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要提高選擇題的得分率,除了要夯實教材基礎知識以外,還必須分析、掌握選擇題的解答技巧。
從形式上看選擇題由題干、題肢兩部分構成;從內容上看有立意、情景、問題設置三部分。在解題過程中應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提取立意(中心思想),抓住設問,運用聯系的、發展的、矛盾的觀點將題干和題肢認真比對分析,從中找出最佳選項。
例1:(2011全國卷28)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日益凸顯,各國都在尋求應對之策。我國科學家研究了氣候變暖條件下熱量資源變化對糧食的影響。1981年以來,我國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糧食作物種植界限明顯北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前者糧食產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該研究為我國合理調整農作物區域布局提供了科學依據。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科學認識
解析:本題設問的關鍵詞是”科學認識”本題的立意是“我國科學家研究了氣候變暖條件下熱量資源變化對糧食的影響,并根據該研究成果合理調整農作物區域布局”。題意體現了聯系的觀點,聯系教材《認識論》知識:“人的認識源于實踐,并對人的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故只有d,③④符合題意。①不符合題意;②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無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題肢錯誤。
例2:(2011全國卷26)近年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不少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要解決“招工難”問題,企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解析: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題設問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問或者是其他市場主體。③是應努力解決的問題,不符合題意。④中的做法只會使招工難的問題變的更難,也不符合題意,故此題只能選a。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在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有諸多矛盾,我們把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而把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還會相互轉化。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樣的道理,在解答主觀性試題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掌握題干的關鍵,抓住“關鍵詞”,這對于分析解決問題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959年,西藏掀起異常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解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開創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
1986年,西藏自治區成立,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確立。昔日的農奴和奴隸有了平等參與管理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區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權利。西藏自治區不僅享有一般省級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而且享有廣泛的自治權。1965年以來,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有效的維護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權益,促進了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
結合材料一,說明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據,并分析民族區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12分)
在這個題中對解題有提示作用的“關鍵詞”有:“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大力推進,近幾年的高考題著重考察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說“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就要求學生在抓住關鍵詞眼的基礎上聯系教材知識去思考,這個問題在教材什么地方介紹過?是如何介紹的?如上題知識在《政治常識》第四課中介紹過,具體內容如下:
1.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是指在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尊重歷史、合乎國情、順應民心的必然選擇。第一,從歷史傳統來說,統一多民族的長期存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淵源。第二,從民族關系來說,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各民族之間密切而廣泛的聯系,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經濟文化基礎。第三,從民族分布來說,中國各民族的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以及自然、經濟、文化的多樣性和互補性,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現實條件。
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第一,有利于把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第二,有利于把的法律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第三,有利于把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各民族的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結合起來。第四,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經過前兩個步驟,答題就有了思路。但不能簡單生硬地照搬教材原理。因為試題是以不斷變化發展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現實情況為背景材料。所以答題就必須立足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時事資料,精心組織好語言,盡量忠于教材知識,并能就材料的問題發表一些新觀點、新看法。有了這種解題思路,上題答案應為:
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我國國情和西藏實際,是的集中統一領導和西藏自治區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富強和西藏的繁榮,維護的統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充分地享有廣泛的自治權,保障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能夠自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的內部事務,提高了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效能,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
[1]趙英杰.唯物辯證法思想在政治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1).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