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它強調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但在實際教學中,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同一教學目標,同一施教過程給學生帶來了“學習機會不均等”。那么,在現行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如何彌補這一不足,從而真正實現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呢?這就迫切需要英語教師實施分層教學法,以適應學生日益擴大的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逐漸縮小學生之間在認知領域的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1.學生分層。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通常是在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之后),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及成績的基礎上,對學生明確提出分層教學的目的和意義,使學生能夠接受這種教學方法。分層次教學能使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不自卑,讓學習輕松的學生有更高層次的追求。為便于操作,可把學習成績好,學習興趣濃,各方面能力強,接受快的學生歸為a層;學習成績中等,學習情緒不夠穩定或能力一般,占大多數的屬于b層;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困難大,消極厭學或頑皮不學的學生為c層。組為競賽組,b組為提高組,c組為基礎組,對各層次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讓他們按照自己所在的不同層次去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學習的進步和后退,及時做好相應層次調整。
2.分層施教。分層施教是教學中最關鍵、最難操作的,但也是最富有創造性的部分。教學過程的核心是課堂的45分鐘,為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有所收獲,應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學生能夠異步達標。分層施教可從四個方面著手:
按課型分層。新授課的教學不必明顯分層,a、b、c三層都應掌握課文中的基本語言知識點和基本技能。對低層次的學生要求通過課堂講解、提問、課外輔導來掌握教學基本內容;對中高層次學生則要求在教師講解后自主理解掌握,并能進行知識間的聯系比較。復習課和操練課的教學分層較明顯,根據班內存在不同層次,教師努力創設一種合作學習的氛圍,并利用高層次學生的答問、歸納,為低層次學生開拓思路、取長補短。
提問分層。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有意識地編擬三個層次的問題,便于課堂提問,有難度問題讓a層學生回答;簡單問題優待c層學生;適中問題的回答機會讓給b層學生。“給予中差生較多的機會”,是分層教學的課堂提問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引導、點撥,以免影響其積極性。如上reading部分:a層學生,在對文章的分析方面要求高一些,有些文章在初學之后便要求他們會復述,課文結束后要能根據對文章的理解達到背誦的程度;對于b層學生,要求適當降低,能在指導下復述課文,對課文的重要章節會背誦;c層學生,因為基礎差,對文章理解不透,在復述上存在很大的困難,針對他們則必須耐心等待、多給時間,并加以幫助、提示,部分掌握或背誦重要句子或短語。
練習分層。為解決以往高層學生“吃不飽”,中層學生“吃不好”,低層學生“吃不了”的問題,教師實行練習分層。練習作業可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全體學生都做,選做題由b層學生選做,a層學生全做。這樣,c層學生要完成,課本上基本練習;b層學生不僅要完成基本練習,也要嘗試著選做較難的綜合題目;a層則另外增加題目量和難度。原則上,學生完成各自相應層次的練習和作業后,選做高一層次的練習。這樣低層學生也能有興趣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解決基本題,達到培養基礎性學習;中高層學生則在基礎性學習的同時,拓展思路,提高發展性和創造性學習。
輔導分層。利用平時課后或自修時間,教師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對c層學生的輔導主要是在面批部分作業時,個別輔導重點突出,選題要簡單和基礎,同時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師生感情,激發學習興趣和指導學習方法(在音標教學期間,針對后進生,課間通過“元、輔音碰碰車”的游戲來幫助掌握)。對b層學生,設計中等問題,指導科學方法,同時調動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上進為a層,防止下滑為c層。對a層學生則另外進行英語能力提高性輔導,主要培養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表達能力,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鼓勵冒尖。
3.分層測試和評價。發揮階段性測試全面及時反饋學生階段學習效果的作用和激勵作用,進行測試及評價的分層。把握好試卷的密度和難度,大部分試題為基礎題(占70%)和較易題,少部分為綜合題和難度題。分層評價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處于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及時激勵。以分層測試成績為評價依據,對學生多做縱向比較,考察研究各層次學生在本層次進退程度,使達標學生及時被調整到高一層;對達不到原層次目標的學生及時作好心理輔導,分析原因;對學習不到位的c層學生加強心理和學習輔導,鼓勵為主。總之,教師要讓所有學生在分層測試后繼續保持良好的上進心態,讓更多學生感受成功喜悅,增強自信。
在分層次教學中,教師通過多角度講解細化,使學生解決問題更充分,尤其是幫助學困生掌握教材內容,減少或清除“旁觀生”。同時,分層次教學也能較好地滿足優生的求知欲,擴大其知識面,加深其知識的難度,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滿足其“吃飽”的需要,杜絕“干坐生”。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習參差不齊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自我發展,各得其所,全體學生獲得了良好發展,落實了素質教育目標,是讓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而達到最優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