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與創新的時代,就是以與時俱進的思想為指導,通過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體制、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標準等的積極反思和批判揚棄,依據教育的本質及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超前因應性變革,以求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作為尋求改變或變化的中小學教育變革與創新,必然要求有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為其核心素質的專業發展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教育及其課程教學改革能否有效地推進和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自覺能動作用的充分發揮。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人才質量標準明確提出教師已經不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承擔教書育人重要職責的教育資源開發主體。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適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和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教師要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真正發揮教師的主體和關鍵作用,使其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引領者和開發者,首先必須使教師自己成為自行設計、自我約束、自主發展的生命主體,而要實現教師生命主體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科學制定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好整個專業發展的進程。教育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必須進行教育教學變革與創新,而且教育教學變革創新的不斷推出,必然對教師素質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必然要求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
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性的職業,如何不斷提升其自我專業發展的能力,這是教育變革與創新發展的新形勢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我國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都對教師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社會進步,使中國教育及其對于教師需求的重點從量的擴展轉向了質的提高。教師必須擁有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實施新課程改革后,教學活動發生了大大的改變,教師由授課者轉變為引領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須更加關注學生自身的發展,在課堂設計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習方式轉變,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當前,許多教師之所以存在教育教學低效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專業發展不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引領者、組織者、協調者、支持者的作用,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教學績效的高低。
教師的專業發展從結構化的概念來看,它是由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等有機構成的一個結構體系,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發展,是以價值觀為核心的專業精神的發展。具體說來,在知識的發展方面,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是一般學科知識的發展,而且是包括一般學科知識在內的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知識的綜合協調發展,教師的這種新知識的發展,不只是指他人經驗或認識的結果,還是教師主體積極進行新知識探索的過程,是文本性知識、理解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方法性知識的系統整合性的知識發展。在能力的發展方面,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是一般學科教學技能的發展,還是以創新思維能力為核心的結構性研究能力的發展,教師的結構性研究能力具體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個體案例進行具體分析的能力,對已有的結論、已有的知識、以有的原理進行批判、質疑和反思的能力,在對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整體綜合的能力等等。
1、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抓緊時間學習充電,使學習成為自己的一種內需,通過學習提升師德修養,豐富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工作中,積極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與實踐,從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感悟,反思,時刻提醒自己用腦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為研究型、開拓型、全能型的教師。2、博覽群書,讓讀書、學習成為一種職業習慣,做個愛讀書的教師。從書中汲取營養,汲取別人的經驗。3、結合教育教學新理論,勇于開展創新型課堂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摸爬滾打,在探索中前進,在實踐中成長。4、熟悉現代教學理念,能靈活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5、創造性地思考有關教學研究問題,并動手整理,爭取形成一些有推廣價值的教學經驗、做法,做“研究型、學習型”教師。新課程指出,教學要植根于現實,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更應富有時代感。長期以來,教師不可能對已有的課程進行任何自主性的修改和構件,只能機械的傳授,而新課程下,卻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自己指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負責課程實施、評價。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學習,不斷更新觀念。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