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以我為中心”的現象,缺乏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如果今天對自己的學習與友誼不負責,對家人、對集體、對學校不負責,明天就可能無視最基本的法律約束,對社會和人民不負責任。
基于此,廣安小學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深刻反思、廣度調研,大力開展校本革命,以“理念革命”為引領,確立了“責任教育”育人理念。意在培養班子成員、教師和學生勇于擔負責任,履行責任,享受責任,做有責任感的人。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們走出了一條“科研興校、質量立校、責任強校”的辦學之路,構建了“四系五體”責任教育模式,(“四系”即:構建責任教育的理論體系、內容體系、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五體”即:校園文化體現責任;課堂教學體現責任;學校管理體現責任;綜合實踐體現責任;日常生活體現責任。)促進了學校整體工作的高效優化。
以理論為依托,以課題為載體,承擔了“十一五”重點課題《心靈成長的八面鏡子》實驗研究,建立了責任認知、責任體驗、責任強化、責任反思的責任教育理論體系。
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和社會負責;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負責。
課堂是主戰場,更是實施責任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深挖教材中的責任資源,構建“責任”課堂。
班子成員都有自己的“責任田”,在這片“責任田”里從環境衛生、秩序維護、教育教學都要承擔責任;年初層層簽定工作目標責任狀,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干部,做到事事、處處、人人都有責任。此外,還實行“條塊點”式管理:比如德育副校長,除管理全校的德育工作(條式),還要承擔某一個年級段的所有工作(塊式),同時還要負責學校某一處的管理和維護工作(點式)。
讓學生走進社會、走進自然,主動尋找自我責任角色,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學會負責,成為“責任教育”的主人。
在師生中開展“三心”“六愛”“煥話?rdquo;活動。“三心”:關心、愛心、熱心;“六愛”:愛黨、愛國、愛家鄉、愛父母、愛同胞、愛自然;“一拉一幫”:在低高年級段之間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在同年級中開展“一幫一”活動。此外,還積極拓展校外“責任教育”,打造家庭、社會協作平臺,開設了網上家長論壇、電臺咨詢站,成立了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