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自擬清脾解毒湯在手足口病患兒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抗病毒治療,觀察組采用自擬清脾解毒湯治療。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及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兒臨床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消退時間及皰疹結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手足口病患兒應用自擬清脾解毒湯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兒癥狀,提升臨床療效,促使患兒早日康復。
【關鍵詞】清脾解毒湯;手足口病;兒童;連花清瘟膠囊
手足口病又稱手口足綜合征,簡稱HFMD,為臨床常見小兒傳染性疾病之一。患兒多因腸道感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A16型、腸道病毒71型)而患病,臨床表現為全身發熱、流涎、厭食以及手、口、足等部位出現皰疹或皮疹。極少數患兒還會在上述癥狀表現的基礎上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或者呼吸道感染等,病情嚴重者可死亡。一年之中4—7月為小兒手足口病發作高峰時期,一旦患病,不僅會對患兒日常生活、學習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臨床上多以常規抗病毒藥物以及對癥治療本病,雖療效較好,但治療周期過長,不良反應較多。為促進患兒早日康復,相關學者提出給予手足口病患兒中醫藥治療。本研究給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自擬清脾解毒湯治療,并對其應用療效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6~6歲,平均年齡(2.61±1.62)歲。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1.7~7歲,平均年齡(2.53±2.4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兒均符合衛生部及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和《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手足口病中醫診療指南》診斷標準;②兩組患兒均配合本次研究工作的開展;③兩組患兒家長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配合服藥患兒;②心肌炎、呼吸循環障礙以及肺水腫患兒。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抗病毒治療。給予患兒連花清瘟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0063)。口服,0.35 g/次,3次/d。連續治療1周。
1.2.2 觀察組:采用自擬清脾解毒湯(藥方構成:15 g石膏、10 g板藍根、8 g金銀花、8 g連翹、6 g淡竹葉、6 g黃芩、6 g梔子、6 g防風、6 g藿香、5 g陳皮、5 g車前子、3 g甘草)治療。用法:用水煎服,取藥汁服用;1劑/d。連續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退時間,主要包括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消退時間以及皰疹結痂時間[2]。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以顯效(患兒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可正常進食)、有效(患兒手足皰疹、口腔潰瘍癥狀明顯改善,體溫基本恢復正常,可正常進食)、無效(患兒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無法正常進食)為評價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臨床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消退時間以及皰疹結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x±s,d)
2.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3 討論
作為全球性傳染性疾病之一,手足口病不僅影響患兒日常生活和學習,而且會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積極尋找有效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臨床西醫認為[3],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患兒腸道感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A16型、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病毒經呼吸道或消化道等途徑侵入患兒機體,在其腸道淋巴結、扁桃體等部位進行大量復制并釋放入血液,導致患兒發病,出現一系列炎癥反應,如食欲下降、低熱、腹痛、流涎、嘔吐以及手、足、口等部位出現紅色小丘疹、皰疹等。西醫主要將抗病毒作為治療手足口病的主要原則。作為臨床常用廣譜抗病毒藥物之一,連花清瘟膠囊屬于強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脫單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患兒機體內腸道病毒[4]。其主要作用機制為:用藥后,連花清瘟膠囊被患兒機體內存在的腺苷激酶酸化進而形成單磷酸。而單磷酸的產生會對患兒機體內存在的肌苷酸脫氫酶進行干擾,抑制其活性,并影響鳥苷酸的合成,從而抑制和阻止患兒機體內腸道病毒復制。連花清瘟膠囊由連翹、紅景天、板藍根、大黃以及金銀花等多種藥材構成,具有良好的消炎、抑菌作用。臨床大量實踐表明,雖然連花清瘟膠囊療效較好,但治療周期較長,無法在短時間內促進患兒疾病恢復,且不良反應較多,因此,提出應用中藥治療小兒手足口病。
中醫學認為,手足口病屬“溫病”范疇,該疾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患兒遭受風、寒、暑、濕等時邪侵入并導致濕熱內蘊,滯留在心、肺、脾三經,進而發展為該病。時邪經口、鼻進入,先侵犯患兒皮膚,后侵犯其脾胃,導致患兒出現氣促、咳嗽、流涎以及發熱等癥狀[5]。清脾解毒湯由板藍根、金銀花、連翹、淡竹葉、黃芩等12種中藥材構成,方中黃芩具有清熱、燥濕之功效;金銀花、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解表之功效;淡竹葉具有清熱、除煩、生津之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之功效;藿香具有化濕、解暑、止嘔之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之功效[6]。諸藥合用,可起到清熱解毒、利脾化濕之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手足口病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臨床退熱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消退時間以及皰疹結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手足口病患兒應用自擬清脾解毒湯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提升臨床療效,促使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林炳勝.自擬清脾解毒湯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J].海峽藥學,2019,31(4):185-186.
[2] 徐應軍,洪正坤,石瑛,等.自擬泄熱解毒湯聯合西醫常規對癥支持干預治療小兒重癥手足口病臨床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9):126-127.
[3] 葉錦媚,余景建,莫改章,等.清熱解毒湯聯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在手足口病患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6):115-118.
[4] 李國煒,溫小鳳,解發良,等.祛痰化瘀解毒散結法聯合疏肝健脾湯治療肝脾失調,痰瘀互結證甲亢突眼癥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20,41(6):758-761.
[5] 欒冰冰.不同護理方法對小兒手足口病護理的應用評價[J].當代醫學,2019,25(1):82-84.
[6] 曾習文,熊衛標,伍蘭萼,等.自擬中藥方在手足口病患兒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4):2255-2256.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分析清脾解毒湯治療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療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