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在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 抽取80例膽囊炎患者參與研究,均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入我院進行手術治療,通過簡單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充分分析患者病情,展開各項基礎護理措施。研究組實施人性化護理,術前詳細為患者講解醫院環境,落實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對于疾病以及手術治療的認知,協助患者展開各項檢查;術中及時與患者溝通,將手術室溫度和濕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尊重其隱私,避免患者肢體長時間顯露;術后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呼吸、心率和血壓等,給予患者針對性疼痛護理,做好并發癥預防工作。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 研究組各項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結論 膽囊炎患者在圍手術期人性化護理的實施對于手術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痛苦,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提升術后康復效果。
關鍵詞:膽囊炎常規護理 人性化護理
膽囊炎是急腹癥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該病起病較急,病情發展速度比較快,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病死率較高,在患病后需要及時采取手術進行治療[1]。隨著手術研究的不斷發展,可供選擇的手術方案也越來越多,腹腔鏡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膽囊炎患者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案。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小,手術操作更簡單,術后恢復效果更佳。優質護理在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的應用對其手術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人性化護理在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在大連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0例膽囊炎患者參與研究,均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進行手術治療,通過簡單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女比例為19∶21;年齡29~49歲,平均年齡(36.6±1.2)歲;發病至就診時間29~86 h,平均時間(51.30±2.50)h;入院體溫37.6~39.5℃,平均體溫(38.20±1.20)℃。研究組40例,男比例為18∶22;年齡27~54歲,平均年齡(36.67±1.45)歲;發病至就診時間28~87 h,平均時間(51.60±2.40)h;入院體溫37.7~39.6℃,平均體溫(38.50±1.70)℃。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4-5]:患者膽囊壁厚度均>5 mm;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腹膜炎體征;患者血清實驗室指標檢查中膽紅素均明顯升高;患者超聲檢查可見,膽囊周圍均有明顯滲出;患者均無精神病史;患者無語言溝通障礙,能夠與醫護人員正常溝通,配合完成各項護理要求。排除標準[6]:患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存在手術禁忌證;患者存在精神異常或者意識障礙;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1.2 方法
對照組圍手術期實施常規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以及手術方案開展相關護理干預措施,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研究組圍手術期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需要詳細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耐心告知患者疾病發生原因、治療方案以及預期的手術效果,通過同期手術成功案例的介紹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術前指導患者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對患者進行基礎的抗炎治療,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消毒。②術中護理: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需要保持輕松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配合全身麻醉,術中需要調節好手術室溫度和濕度,除為患者做好保溫之外,還需要為患者做好隱私保護,避免患者術中肢體顯露時間過長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受。③術后護理:術后加強對患者心率、血壓、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的監測,待患者麻醉清醒后需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進行鼓勵,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了解患者的疼痛情況,告知不同疼痛的發生原因,緩解患者的焦慮情況,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選擇聊天、閱讀或者聽音樂的方式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緩解,另根據患者的實際感受幫助其調整體位,確保其休息中的舒適性。④并發癥護理:a.膽道及膽漏護理。護理人員在實施腹腔鏡手術過程中很容易對膽道造成損傷,主要是由于手術完成后膽囊床迷走神經未完全關閉,造成膽汁性腹膜炎,患者出現此類并發癥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腹痛、膽漏以及黃疸等,護理人員在術后護理中需加強對患者鞏膜以及皮膚顏色的關注,觀察其是否出現黃染情況,另需監測患者手術切口位置是否存在膽汁樣滲出情況,如出現此類情況需要及時告知主治醫師進行治療處理,同時加強對患者血壓水平的監測,指導患者取半臥位,防止膽汁逆流增加感染發生率。b.背部疼痛護理。在腹腔鏡手術治療完成后CO2需要較長時間排出,但仍然會有部分積存于膈下位置,該類情況的發生會對患者膈神經造成刺激,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進行低流量吸氧,適當調高床頭,以促進患者體內CO2的排出,如患者CO2排出效果較差,可對患者腹部進行按摩。如患者疼痛較為嚴重可在醫囑指導下通過消炎鎮痛藥對患者的疼痛感受進行緩解。c.出血護理。膽囊炎患者術后出血的發生原因主要是膽囊動脈撕裂,護理人員在術后護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患者切口康復效果的觀察,觀察切口位置是否存在滲液或者滲血等情況,詳細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狀以及量,以判斷患者術后康復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進行比較。②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及膽漏等)。③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評分[7]。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對比
2.2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5.00%,其中切口感染1例,切口出血1例,膽漏0例,對照組為22.50%、3例、4例、2例(χ2=5.165,P=0.023)。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與護理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3 討論
膽囊炎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多種應激反應,加之大部分患者對疾病及治療相關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不高,對于各項護理的配合效果也比較差,很容易出現嚴重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其對手術治療的信心,降低手術質量[8-9]。眾多臨床研究表明,護理干預措施的完善對膽囊炎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10-13]。優質護理是目前臨床治療中應用效果較好的一種護理干預方案,其在各類手術圍手術期的配合中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其在膽囊炎患者手術圍手術期的應用加強了對患者手術前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疾病,幫助其建立治療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各項治護措施,有效避免了患者對治療級護理的排斥心理[14-15]。在手術實施過程中,優質護理干預除了完善手術配合方案外,對于患者自身感受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以及人格自尊,確保為患者營造舒適的手術環境[16-17]。優質護理在膽囊炎術后護理中的實施加強了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并據此不斷調整完善護理措施,加強對患者各類并發癥的預防,通過對引流的觀察了解患者膽道受損以及膽漏情況的發生,加強了對患者疼痛情況的觀察,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痛苦,進而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18-19]。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干預的實施對于各項手術指標的提升均有顯著的促進效果,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加快術后康復速度,縮短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可見,優質護理的實施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有非常顯著的預防效果,通過術后并發癥預防護理的完善減少術后膽漏、切口感染以及切口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患者術后痛苦,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及護理干預。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與護理前相比均有明顯降低,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較低(P<0.05),可見,優質護理的實施通過心理護理的干預有效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確保其手術前后均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早日康復。
綜上可知,在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人性化護理的實施對于手術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痛苦,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提升術后康復效果。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膽囊炎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