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實施對于患者的影響,并將其和常規護理帶來的成效進行比較。方法 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80例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隨機分組每組例數40例。常規手術護理組對于我院的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在手術實施的過程,采取常規的術前準備護理、術中配合和術后監護護理,低體溫護理干預組對于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在手術護理中,除了貫徹上述常規護理,還關注患者術中低體溫的護理。比較兩組手術護理滿意度;剛開始實施麻醉的體溫、術中半小時的體溫水平、手術結束的體溫水平;護理前后生命體征監測水平;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結果 低體溫護理干預組手術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 <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生命體征監測水平優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 <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剛開始實施麻醉的體溫和常規手術護理組無顯著差異,P> 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術中半小時的體溫水平、手術結束的體溫水平高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 <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低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 <0.05。結論 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實施術中低體溫的護理,可有效維持術中體溫穩定,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減少低體溫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 常規護理 成效 比較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對于早期直腸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而其中,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性,其應用可顯著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加速術后的恢復進程。而多數患者在腹腔鏡手術中,因氣腹建立,加上消毒液消毒皮膚、局部顯露、術中輸液、麻醉藥物影響等,可出現術中低體溫,而低體溫可對機體產生不良應激,不利于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且增加了術后并發癥風險[1-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預防低體溫的護理措施。本研究探討了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實施對于患者的影響,并將其和常規護理帶來的成效進行比較,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80例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隨機分組每組40例。其中低體溫護理干預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1~76歲,平均(45.24±2.21)歲。常規手術護理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2~77歲,平均(45.21±2.71)歲。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常規手術護理組對于我院的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在手術實施的過程,采取常規的術前準備護理、術中配合和術后監護護理,低體溫護理干預組對于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在手術護理中,除了貫徹上述常規護理,還關注患者術中低體溫的護理。(1)外環境。維持手術室溫度22~24℃,濕度50%左右,用保暖毛巾包裹術野[1],減少直腸癌患者皮膚熱量的丟失。盡量縮短手術時間和術中身體顯露的面積。(2)保溫毯。手術床給予鋪38℃的循環水毯,直腸癌患者可給予可控溫保溫毯進行保溫,消毒劑使用之前先加溫到40℃。(3)腹腔鏡過程氣體需要先加溫至體溫溫度,輸注液體之前先用恒溫箱加溫,沖洗液則加熱至37℃[2],在切除直腸癌病灶之后,用加溫后的灌洗液進行灌洗。(4)手術過程為直腸癌患者提供加溫呼吸器,以減少直腸癌患者呼吸道的散熱。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護理滿意度;剛開始實施麻醉的體溫、術中半小時的體溫、手術結束的體溫水平;護理前后生命體征監測水平;術中低體溫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SPSS25.0軟件實施檢驗,統計腹腔鏡直腸癌患者的相關數據,計數資料通過χ2值檢驗后,采用[n(%)]來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后采用(±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護理滿意度
低體溫護理干預組的手術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手術護理組的滿意度,P<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的手術護理滿意度是(91.40±3.88)分,而常規手術護理組的手術護理滿意度是(78.44±2.55)分。
2.2 生命體征監測水平
護理前兩組生命體征監測水平比較,P>0.05;護理后低體溫護理干預組生命體征監測水平優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生命體征監測水平分析(±s)
2.3 剛開始實施麻醉的體溫、術中半小時的體溫、手術結束的體溫水平
低體溫護理干預組剛開始實施麻醉的體溫和常規手術護理組無顯著差異,P>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術中半小時的體溫水平、手術結束的體溫水平高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剛開始實施麻醉的體溫、術中半小時的體溫、手術結束的體溫水平分析(℃,±s)
2.4 術中低體溫發生率
低體溫護理干預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低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是2.50%,而常規手術護理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是20.00%。
3 討論
最近幾年腹腔鏡結腸直腸癌手術和手術治療獲得了重要進展。腹腔鏡手術已廣泛地用于治療各種結直腸疾病,包括良性和惡性,但它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還存在爭議[4-6]。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易發生手術時體溫過低,易被醫護人員忽略。大約50%的手術患者的中心溫度低于36%,33.3%的患者中心溫度低于35%。溫度調節系統通常把中央溫度控制在37%。全身麻醉持續3 h以上,普外科手術時間2 h以上,術后易發生低溫。手術中溫度降低對患者是很不利的。有效預防術后低體溫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7-9]。
術中低體溫對外科患者的危害在于:(1)傷口感染率增加,亞低溫還能直接損害人體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氧化殺傷中性粒細胞,減少多核白細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動。低溫還能降低皮膚的血流量和氧的供應,抑制組織攝氧量。(2)影響凝血功能。降低血液循環中的血液流量,減少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加血細胞聚集,激活纖溶系統。出血時間與皮溫成反比[10-12]。嚴寒可引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3)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溫度每上升10℃,身體代謝率增加1倍,體溫每上升10℃,身體代謝率減半。亞低溫能降低細胞氧消耗,增強抗缺氧能力,保護機體。心外科手術時,中心溫度應降到28℃,以保護心肌和中樞神經系統。主動脈弓手術時,中心溫度應該低于20℃,以保護大腦。低溫會引起靜脈淤滯和局部組織氧供應減少,從而形成深靜脈血栓。冷凍能減緩肝臟的藥物代謝,嗎啡的效果可以延長20倍[13-15]。(4)缺氧增加心血管并發癥,降低肺血管對低溫缺氧的反應性,并因通氣/血流比失衡而加重缺氧。(5)延遲術后體溫的恢復,減慢各種藥物的代謝,延緩麻醉的恢復;畏寒、不適感增加40%;腎上腺功能明顯增強。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遲鈍,影響身體認識和運動功能,增加組織吸收,減少麻醉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和排泄,從而延長麻醉藥物的作用時間。異丙泊酚是肌肉松弛藥。若體溫下降2℃,則作用時間會加倍。較慢的藥物代謝明顯延長麻醉恢復時間和術后在恢復室的停留時間[16-19]。
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是治療直腸癌的有效、微創和安全方法,但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的實施需要進行全身麻醉,以減輕對直腸癌患者的牽拉反射和疼痛應激,而全身麻醉作用于神經中樞可降低體溫調節功能而引起低體溫和寒戰[20-24]。另外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直腸癌患者手術中,大面積皮膚顯露、手術室溫度低下、沖洗液的應用、氣腹的建立等均可引起低體溫[6-7]。而低體溫的預防是加速直腸癌患者術后恢復的關鍵[25-29]。復合保溫措施的應用包括多種方式,包括內環境和外環境等,對直腸癌患者進行保溫,其中,手術室溫度的調節是維持直腸癌患者體溫穩定的基礎,而采取加溫毯以及加溫沖洗液、消毒液、輸液和氣體等,可為直腸癌患者營造更好的環境,減少低體溫的發生,從而減少低體溫對手術后恢復的影響[30-33]。
本研究中常規手術護理組對于我院的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在手術實施的過程,采取常規的術前準備護理、術中配合和術后監護護理,低體溫護理干預組對于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在手術護理中,除了貫徹上述常規護理,還關注患者術中低體溫的護理。結果顯示,低體溫護理干預組手術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生命體征監測水平優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剛開始實施麻醉的體溫和常規手術護理組無顯著差異,P>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術中半小時的體溫水平、手術結束的體溫水平高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0.05。低體溫護理干預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低于常規手術護理組,P<0.05。
綜上所述,腹腔鏡直腸癌術患者實施術中低體溫的護理,可有效維持術中體溫穩定,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減少低體溫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巫丹.手術室護理對腹腔鏡結直腸癌術中低體溫的預防[J].智慧健康,2020,6(12):131-132.
[2]徐麗勤,陳婷.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應用效果[J].東方藥膳,2020(22):178.
[3]王紅,張昭霞.術中低體溫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室中的價值和護理措施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9):218-219.
[4]劉建玲,白海明,張淼,等.分析手術室護理對腹腔鏡結直腸癌術中低體溫的預防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8):278-279.
[5]田靜靜.觀察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價值[J].養生保健指南,2020,12(51):217.
[6]王淑芬,蔣靜.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室護理中術中低體溫護理的應用分析[J].健康之友,2020(7):194.
[7]倪琳,杜華芳,劉林.術中低體溫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3):259.
[8]王姝.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臨床作用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9):237-238.
[9]李宗艷,曲世英.探討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臨床效果[J].醫學美學美容,2020,29(5):150-151.
[10]武麗娜,裴瑞.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5):225-226.
[11]張高偉.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1):211-212.
[12]李建輝.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結直腸癌術中低體溫中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2):142,167.
[13]李玲.手術室護理預防腹腔鏡結直腸癌術中低體溫的研究[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6):65-67.
[14]吳麗春.研究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15):242,244.
[15]陶明清.手術室護理對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中低體溫的預防[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A3):115,118.
[16]楊慧慧.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J].東方藥膳,2020(19):241.
[17]楊秀艷,周學會.腹腔鏡直腸癌患者術中低體溫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健康必讀,2020(19):229.
[18]鄒靖,左育濤,李雪清.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相關因素與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83):100-101.
[19]劉晨曦.術中低體溫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飲食保健,2020,7(17):122-123.
[20]王延延,劉霞.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養生保健指南,2020(35):9-10.
[21]周雅瓊,叢苓苓.綜合護理在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5):216-217.
[22]張海霞.探討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圍術期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4):275-276.
[23]任建峰.腹腔鏡低位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保肛根治術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64-265.
[24]劉冰.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0):43.
[25]王宇.老年人結直腸癌治療中腹腔鏡聯合快速康復結直腸外科手術的近期療效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3):198-199.
[26]滕楊.手術室護理對腹腔鏡結直腸癌術中低體溫的預防作用探討[J].健康之友,2021(4):197.
[27]張玉,王晨,鞏麗丹,等.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臨床療效[J].糖尿病天地,2021,18(1):291.
[28]董維,賀莎.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對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1,28(7):827-830.
[29]徐亞靜.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8):133-134.
[30]張小燕.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效果及臨床價值[J].飲食保健,2021(14):174.
[31]陸品芳.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應用對手術安全性的影響評價[J].養生保健指南,2021(31):134.
[32]宋晗.手術室護理干預對于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預防的影響[J].特別健康,2021(21):252.
[33]劉秀芝,雷春芳,唐素君.低體溫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對低體溫患者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學,2021,42(9):2278-2280.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及實施意義分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