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面貫徹國家新發展理念,扎實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深入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以東北區域為例,通過初步核算,吉林省等地區早在2010年就已經實施大規模農業經濟化改革,并且有4000多家農產業經營機構參與其中,糧食生產加工總額高達2200萬噸。2010年,遼寧省全面實施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戰略,農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在某種程度上有效解決農村區域就業問題,增加農村群眾收入。通過調查得知,2019年,遼寧省糧食產量超過486億斤,全國糧食總產量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遼寧省增加了47.52億斤,占全國增加量的40%,為農村經濟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怎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國家相關部門重點關注的內容。為了全面處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問題,需要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形勢進行分析,了解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任務,制定完整的經濟發展計劃,從而引導我國農村經濟更好發展。
試析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形勢與任務
一、當前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
(一)產業深入轉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正處于重要轉型發展階段,由之前粗放式發展朝著集約型發展趨勢改變,不管是在生產模式上,還是產業結構上,都發生巨大變化。部分區域由于人均耕地面積小,不能實現機械化操作,要實現深入改革,一般采用集體化承包經營模式。隨著我國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農產品銷售模式發生變化,通過農產品加工包裝,讓其附加價值得到提高,從之前自產自銷更改為線上線下、國內國外的營銷形式。
(二)農村經濟條件變化隨著社會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發展條件逐漸完善,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首先,“三農”政策的頒布,給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方向,“三農”政策實施,國家加大支農惠農支持力度,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保護效果。其次,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良好,促進農產業市場供需,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最后,科學技術水平提升,為農業生產提供諸多便利,給農村發展引進新的技術和工藝。
(三)農民轉業難度大國家經濟轉型讓人才需求更朝著專業型、綜合型人才轉變,而農村大部分群眾文化素養比較低,不能滿足社會轉型發展要求。因此,諸多外出打工的農村群眾又會出現農村回流的狀況,使得農村勞動力過剩。因為其不具備市場應變能力,無法迎合企業對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從而增加農村群眾就業難度和壓力。
(四)國家政策支持“三農”問題將會給國民素質、經濟發展帶來直接影響,所以國家對農村問題關注力度比較高。為從根源上將“三農”問題全面處理,國家相關部門發布了有關加大改革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相關建議,從而幫助處理農村經濟發展問題。
(五)人才短缺從目前情況來說,隨著城鄉聯合發展,農村務工數量逐漸升高,導致農村出現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增多等問題,這給農村產業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除此之外,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技術應用型和專業型人才數量少,不能滿足經濟改革要求,市場變化應對能力不強,從而增加農村經濟改革難度。即便國家倡導大學生當村官,但是由于其工作經驗不足,工作效果并不明顯。
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基礎不足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大部分農村基本設施匱乏,除了一些必要的設施之外,其他設施數量較少甚至沒有,只有少部分的空間被用在集體土地建設上,空間使用效率低。并且,農村基本發展條件相對比較差,導致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村經濟基礎薄弱,沒有充足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部分農村將該問題提出并上報以后,沒有充分落實。除此之外,雖然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是農村產業結構依然無法得到深入改革,沒有達到理想的經濟發展效果。大部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間比較長,收益比較少,無法滿足國家市場經濟背景下對農村經濟發展改革要求,讓農村投資方向受到限制,不利于農村經濟建設更好發展。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試析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形勢與任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