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副高職稱論文要求
醫生一般分為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按級別晉升要每5年晉升一級。其中醫生副高職稱對應的是副主任醫師,副高職稱是高級職稱中的分類,一般需要在核心級別的刊物上發表論文。那么醫生副高職稱論文要求有哪些呢?對于具備規定學歷、資歷的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需論文2篇(申報醫學科研副研究員須提供3篇);不具備規定學歷,副高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需論文3篇(申報醫學科研副研究員須提供4篇)。要求如下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在國家級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 2.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二篇以上。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可以減少一篇論文,但要求提供一篇能夠完全反映本人任現職以來專業工作數量和質量的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應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完成的本專業工作的數量和質量。數量指標應從專業技術人員任現職以來的工作業績數量來體現;專業工作質量應通過專業工作取得的效果、做出的貢獻、社會、同行的認可程度來衡量。 3.國家專業出版社出版的本專業科技著作一部,本人撰寫部分不少于3萬字,并同時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 4.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三等及以上獎一項(為額定獲獎人員,并有一級證書)或相關榮譽獎項,并同時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研究方向一致的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以上。 從以上可以總結出,作者可以選擇發表國家級論文一篇,或者省級論文2篇,或者國家級著作不少于3萬字加一篇省級論文,或者獲得一級證書等相關榮譽并發表省級論文一篇。
評職稱醫學論文發表需要注意哪些呢?
根據小編的了解,職稱論文是個人實績及工作成果的表現,也是晉升職稱、加薪的的硬性指標之一,對個人發展及職業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發表醫學職稱論文時,都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選刊物 1、刊物級別 職稱論文發表是職稱評定的一個評定指標。主要為學術論文發表,級別分為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核心期刊。發表職稱論文,所要求具備的基本條件是,刊物必須是正規期刊,新聞出版總署有備案,必須同時具備國際刊號(ISSN號)和國內統一刊號,即CN刊號。而評職稱發論文選刊物,只要符合評審材料要求就行,級別越高的費用越高。 2、地域限制 評職稱發論文不要有地域限制,有的作者非得要發自己當地的刊物。這樣的話可選擇的范圍就小了,花的錢肯定就多,時間也晚。雜志是全國通過,評職稱全國認可。 二、寫文章 1、字符數的控制 如果評審材料上面沒有字符數要求的話,一般寫2200-4000字符數就行,發一個版面。因為雜志社收稿是按照文章的字符數多少來收版面費的,字符數多了費用就要翻倍。評職稱是以篇數來算的,發一個版面和幾個版面,起的作用是一樣的。 2、少用圖和表格 由于圖片很占版面,所以雜志社在收稿的時候圖和表格需要另外計算費用,一個圖相當于四五百字符數,一般文科的論文很少需要圖片的支撐。理工科的文章,盡量少插圖和表格,能用文字描述的堅決不用圖片,如果文章里面有四五個圖,費用就要高出很多。 三、發表要求: 文章是原創的,抄襲率不能超過30%,這點也是最重要的,一般雜志社都會查抄襲率的;字數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個版面為佳;期刊必須有CN或ISSN刊號的,在新聞出版總署網可以查到的期刊。具體對期刊的選擇最好是符合當地相關單位要求的;關注一下當地評職稱相關文件,看看有沒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發省級期刊和國家級期刊加分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下發表時間,有些專業性強的期刊發表時間是比較長的,所以應提前幾個月準備;還有你在中級職稱時發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評高級職稱的,也就是說評高級的時候還要發表新的文章。 四、時間方面 評職稱發論文最好提前準備,如果按照正常的刊期發表,費用就少一些。 比如您5月要交評審材料,3月份才想起來要發論文,這個時候大部分雜志社都已經截稿了,可以選擇的刊物就很少,另外,如果要加急發表的話,往往加急費都高于版面費了。這樣很不劃算。 1、普通期刊最好在交材料前半年準備 2、科技核心期刊最好在交材料前一年準備 3、中文核心期刊最好在交材料前一年半準備 4、SCI EI 最好前兩年甚至更早準備 五、發表途徑: 醫學職稱論文要發表的話,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投稿到期刊雜志社,這種情況發的要慢點,并且有的還不一定能選上。另一種方法是在網上找合適的代理出版公司幫你在期刊上發表,這種方式能很快的發表出來。由于代理機構有長期穩定合作的出版社,資源選擇很多,安排論文、掛名學術專著出書更快、更便捷。更多評職方面的疑問,可咨詢出書匯編輯老師。
醫學職稱論文六要素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題目 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二、署名 醫學論文署名要用真名,并寫明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論文第一作者必須對全文負責。 三、摘要 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 四、關鍵詞 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 五、論文正文 醫學論文由前言(引言)、臨床資料(資料與方法)、 [結果]、討論等組成。各部分應妥善安排,即明確分工,避免重復,又互相配合,防止遺漏。正文內的小標題層次分配一般要求為1,1.1、1.1.1、(1)、①。 六、參考文獻 在晉升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在引用參考文獻的時候,我們應當注意哪些內容呢? (1)引用文獻要新 引用文獻是否新穎,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文章的先進性。因此,撰寫科研文章應盡可能引用最新的文獻。當然,在本領域有開創性貢獻的舊文獻也可適當引用,但絕對不宜過多。文獻計量學研究結果表明,多數期利普賴斯指數(即期刊引用5年以內的參考文獻數量占引用參考文獻總數的百分比)在50%以上。因此作者撰寫文章時要盡可能多地引用5年以內的文獻,且至少不低于50%; (2)引用高質量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質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文章學術水平的高低,從總體上體現了該文章的科掌性、實用性和先進性。這就要求作者平時注意閱讀、積累權威醫學期刊文獻和權威專家的文獻; (3)引用文獻要全 引用參考文獻一定要全面,盡可能全面地引用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這就要求我們,在引用參考文獻時要兼顧中文文獻與外文參考文獻,并以外文參考文獻為主。然而,在引用大量外文文獻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國內某些相關研究的重要文獻。盡管我國醫學研究的總體水平較低,但仍有一些學者在國內乃至國際醫學研究領域做出了開創性或重大貢獻,這些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往往被聘為相關專業期刊的編委和審稿人。因此,在大量引用國外文獻的同時,適當引用這些專家學者的文獻,對文章順利通過審稿是十分有利的; (4)多引期刊文獻,少引書籍文獻 文獻計量學研究成果表明,期刊文獻被引次數最高,占被引文獻總數的70%~80%以上。期刊文獻最典型的特征是內容新,科研價值高,而書籍文獻,尤其是教材,其理論觀點趨于成熟而固定,但內容陳舊,無太大的科研價值。因此撰寫醫學文章一定要盡可能多地引用期刊文獻,少引或不引書籍文獻。當然,某些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專著也可引用,但也不宜過多。注意適當引用最新的專利文獻和學位文章。更多內容可訪問上學吧論文查重網站。 望采納
醫生晉升高級職稱需要哪些條件?醫學論文是必備條件嗎?
一、學歷和資歷要求 (一)申報正高職稱者,應具備相應專業醫藥衛生類本科以上(含本科,以下同)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取得相應副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稱并被聘用副高職稱5年以上(含5年,以下同)。 (二)申報副高職稱者,按以下情況區別對待: 1.具備相應專業醫藥衛生類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取得相應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職稱并被聘用中級職稱7年以上。其中,市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只有臨床、中醫(含中西結合,以下同)和口腔類別以外的技術人員可申報相應專業副高職稱,縣級及縣級以下(含縣級,以下同)醫療衛生機構所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均可申報相應專業副高職稱。 2.具備相應專業醫藥衛生類大學本科學歷,取得相應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職稱并被聘用中級職稱5年以上。 3.具備相應專業醫藥衛生類碩士學位,取得相應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職稱并被聘用中級職稱4年以上。 4.具備相應專業醫藥衛生類博士學位,取得相應中級衛生專業技術職稱并被聘用中級職稱2年以上。 5.博士后人員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動站前。 (三)申報全科醫學專業副主任醫師職稱的,除須具備申報副主任醫師職稱所應具備的學歷和資歷條件外,還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在城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鄉鎮衛生院工作滿3年; 2.具有臨床類專業中級職稱; 3.具有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全科醫師崗位培訓合格證(全科醫學中級職稱的不須提供此證)。 二、執業資格準入要求 申報醫師類高級職稱者,必須具備執業醫師資格并經注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且申報專業的類別應與醫師執業資格類別(臨床、公共衛生、口腔、中醫等)相一致。申報護理類高級職稱者,必須具備護士執業資格并經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 申報人員現醫師類職稱專業類別與所獲得執業醫師資格執業類別不一致的,其現職稱可作為申報上一級職稱的依據,但申報專業類別須與執業類別相一致。 三、論文要求 (一)申報正高職稱者,須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篇。 (二)申報副高職稱者,市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須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篇;縣及縣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須以第一作者撰寫論文2篇,其中1篇必須是公開發表的論文,另1篇可為省級以上學術會議宣讀論文,也可是專業工作研究文章或市級以上科研成果應用分析文章。 (三)公開發表的論文必須是發表在國內外醫藥衛生類或相關專業正式期刊上的論文。國內正式期刊應為《湖南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參評論文正式期刊目錄》(見湘衛職改辦〔2010〕3號文件,以下簡稱《目錄》)收錄、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并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http://www.gapp.gov.cn/)上查詢到的有國內統一刊號(CN)的期刊,《目錄》以外的國內期刊不予認可。國外刊物是否為正式期刊,由評審專家組鑒定。 所有公開發表文章要求1500字以上,個案、綜述、增刊發表文章不能作為申報高級職稱論文。 (四)縣級及縣以下醫療衛生機構申報人員撰寫作為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依據的宣讀論文、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應分別達到以下要求: 1.宣讀論文應在省級及以上專業學術會上宣讀、字數不少于1500字,須具備《論文宣讀證書》和刊載該宣讀論文的學術會議論文集。 2.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是申報者本人的科研成果或運用、推廣他人科研成果的報告,字數在3000字以上,并已在單位宣讀。年度業務工作總結不能作為此類文章參評。 5.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不能作為申報高級職稱的論文。 6.論文內容應與所申報的專業相近。 四、下基層服務要求 在城市(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二級以上醫療衛生單位申報副主任醫師任職資格的臨床、中醫和口腔類別專業醫務人員,任現職以來至申報前必須到縣或鄉鎮醫療衛生單位連續服務6個月以上,并考核合格。 年齡在50歲以上或以往曾在縣級及縣以下醫療衛生單位連續工作5年以上的衛生技術人員可免下基層服務。 五、外語(醫古文)和計算機能力要求 (一)外語(醫古文)水平要求。申報者須提供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成績通知書(衛生類或綜合類),申報正高者須提供A級成績,申報副高者須提供B級或A級成績;申報中醫、中藥、民族醫藥、中西醫結合類的人員可提供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成績或醫古文考試成績。 有關外語(醫古文)免試、降分、放寬成績的條件詳見原省人事廳《關于我省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湘人發〔2007〕56號)。 (二)計算機能力要求。根據原省人事廳《關于參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湘人發〔2009〕17號)規定,凡申報高級(含正高、副高)職稱的須獲得3個科目(模塊)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合格證。之前取得原省人事廳頒發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考核中級合格證,認可為一個科目(模塊)。 有關計算機應用能力免考條件詳見原省人事廳《轉發人事部關于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的通知》(湘人發〔2003〕39號)。 六、繼續教育學分要求 根據《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辦法》規定,達到規定學分才能申報。 七、年度考核要求 任現職以來最近連續5年(碩士學歷申報副高職稱4年,博士學歷申報副高職稱2年)年度考核結果均要求“合格”及以上等級。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報 (一)發生醫療事故負主要或完全責任者未滿3年的。 (二)受行政處分且仍在處分期內的。 (三)考試違紀處分決定中明確規定不得申報的人員。
職稱晉升,我們的醫學論文到底該不該提前發表?
創新醫學網 醫學論文輔導專家對此問題表示說:“醫學論文發表具有一定的學術交流性,如果要進行職稱晉升的話,提前準備是很有必要的(提前不等于要超前很多)。首先考慮到雜志的排刊問題,即論文發表見刊有一定的滯后性,不是說論文現投就能現發的,所以年底投稿要比開年投稿在論文的見刊上占有一定的時間優勢;其次考慮的就是稿件的審修問題,修改稿件會延誤一定的時間,這也有可能導致論文在發表見刊上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第三考慮的是醫學論文的學術交流性,譬如在當下大環境下有某一位的某一篇論文在醫學領域有一定前瞻性和創新性,但是要是拖著發,時間過長,或者更糟糕就是沒趕上發表的時間點兒,那么這篇論文所包含的價值性可能就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在了解地方職稱晉升政策的前提下,發表論文提前準備還是比較好的”。
職稱晉升醫學著作,論文怎么加分
不同省份確實要求不太一樣,但是如果是晉升論文的話,一般要求的格式都會是論著,而綜述與臨床報告則不行,當然sci則沒有格式要求了,論文加分情況取決于級別高低。按照中華,北大核心,科技核心,普通期刊加分依次遞減。如果是著作書籍的話,標準也不一樣,加分高低是主編,副主編,第二副主編,第三副主編來依次遞減。優 助 醫 學
【醫學職稱論文】:醫學職稱論文怎么寫?哪兒有寫好的醫學職稱論文的范文?
醫學職稱論文:要寫好醫學職稱論文可以到(魯韻論文網)了解下,(魯韻論文網)有寫好的醫學職稱論文的范文的,或者直接加~~~Q~~~~(我的昵稱)我能幫上你的忙。
護理專業副高晉升論文要求
?一,需要論文兩篇,一篇是國家期刊發表的,另一篇是省期刊發表的,臨床個案不算。 二,醫學英語考試要及格。?護理主要研究人體生理病理、基礎醫學、臨床護理、預防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院等進行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康復保健等。例如:生活無法自理的病人的日常清潔和護理,新生兒和產婦的產后護理,老年人的保健和疾病預防,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等。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藥理學》、《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健康評估》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ICU、日語、英語、助產、國際護理、康復護理、老年護理、臨床護理、涉外護理、社區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