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_免费一级欧美大片app_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视频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職稱論文咨詢網,專業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百科

『教育理論』淺析談教研員在校本研修活動中的角色定位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發布時間:2022-07-10 03:39:21

  論文摘要:伴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研修工作也對教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員在校本研修活動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是當前急需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作為實施專業引領的重要力量,教研員首先要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來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同時,要通過工作重心下移來指導研修活動。

  隨著新課程有效實施,教育研究部門不再是新課程的“中轉站”,而是變成教學研究中心、教學指導中心、科研交流中心、教師培訓中心。研修職能的轉變直接導致教研員角色的變化,這種轉變帶來的不僅僅是教研員的研究空間、研究內容、研究方式的變化,更多是對教研員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為基層的學校和教師提供校本研修專業的指導、服務和個性化的幫助。

  教研員無論工作多么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自我學習和研修,做到博聞多學,保證自身知識更新。一方面,教研員要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另一方面,要將學習心得化為具體的實踐指導,從而促使教師在研究過程中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行為,提升教育能力。

  教研員不能當新課程、新理念的“搬運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課程的專業意識。要把學習和交流作為專業生活的支撐,在校本研修活動中,教研員與一線教師組成學習共同體,要與教師一起分享成功,共同成長。在研修工作上,要淡化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要在品行與學識上做教師的楷模。

  提倡教研員定期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調研,通過深入到課堂的活動,從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捕捉閃光點和發現不足,掌握第一手資料,來幫助指導教師優化課堂。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地反思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從而找到改進的切入點,促進整個教學水平的提高。

  研究員作為課程和教學理論的研究者,要努力追蹤中外課程理論和學科理論的最新發展,汲取養料,站在更高的層面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研究通過何種途徑將課改理論與教師的教學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以理論指導教學。

  教研員作為研究者。通過專業的研究,構建研修模式,研究解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遇到的焦點問題和棘手問題,研究教師成長規律、研究研修一體的制度體系,研究構建大“校本研修”體系。

  在以往的研修活動中,教師缺乏研究的能力,教師只是普通的旁觀者和接受者,而不是參與者。許多教師即便有參加校本研修的意愿,有專業發展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去做。教研員要幫助教師創造條件:一方面,要了解教師們在教學中最感困惑的問題,了解不同層次的教師的需求,從而確定研究的專題,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課題研究引導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另一方面,教研員應當指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研究,需要讓廣大的教師意識到,教學即研究。

  此外,教研員還應具有“校本研修”聯動研究意識,研究構建大“校本研修”體系。“校本研修”以校為本,并不意味著學校教學可以自我封閉。特別是在廣大農村,教育發展不平衡,師資水平懸殊,教育資源參差不齊,如何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必須構建一個引領校本研修深入開展的支持網絡。而這個網絡需要由教研員來組織建立,教研員在這方面可以很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組織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動,促進校本研修和教師發展。

  為了構建大“校本研修”體系,成立市、縣兩級學科研修組,將市區學校按學科成立區域學科研究組,縣級可成立學科中心交流組,定期就課改中的教學共同遇到問題開展探討、交流。在研修過程中,教師們或就學科中某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或把自己獲得的信息拿出來交流,或就自己在教育實踐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拿出來分享,或對理論學習中的某一觀點展開討論等。在一種開放的心態中,暢所欲言、合作交流、學習反思、溝通對話、思想碰撞。通過區域學科研究組、學科中心交流組活動開展,有效地改變農村教師個體孤立無援的教學研究狀況。為了有效地避免學科研究中的低層次重復,最大限度地發揮群體優勢,教研員在必要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跟蹤指導。這樣,可以達到智慧共生、成果共享的目的。

  教研員應把建設一支過硬的骨干梯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在骨干教師成長的不同時期,需求是不同的。應根據其發展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通過深入課堂,深入教研組活動,與教師的日常交流等途徑,有意識地發現和發掘有潛力、有創造力的教師,重點培養其獨立研究和組織研討的能力。教研員應當指導骨干教師多層次多領域地涉獵知識,讓專業創造和教學創新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意識地引導骨干教師主動地、個性化地解讀教材,形成自己獨特的、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思想,從而形成獨特教學風格。

  作為教研員,如果沒有“參與者”的角色意識,不親身參與教學第一線的活動,就很難發現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就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管理工作。

  教研員應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年級組與學科組研修活動。只有經常親自參與課堂教學踐活動和原生態的研修活動,才能增加教研員與任課教師的教學交流,才能提升“隨堂課”的教學質量,才有對教師專業水平的正確認識,才能發現教學中的共性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教研員作為研修活動的參與者,點撥的態度和做法非常重要。首先,從有助于引發教師思考、操作的角度提出建議,為教師的反思、選擇、創造提供空間;其次,從引領教師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校本研修宏觀管理方面,教研員要做到三抓:一是要抓對整個校本研修工作的總體策劃;二是要抓校本研修制度建設;三是要抓學校層面的校本研修計劃的制定、審批,組織實施中的推進,過程管理中的監測,展示評價中的導向。在微觀管理層面上,每學期對學校學科組的研修都要提出具體要求,要組織引導、敦促學科組建立起相關的制度和運行機制。對制定研修計劃、確定主題、組織研修、過程管理、資源建設、展示評價等流程中的各環節進行管理。

  總之,通過教研員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角色轉變,極大促進了校本研修活動開展,保證了新課改有效推進。只有打造一批業務水平較高的教研員隊伍,才能更好的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起到專業引領作用,培養具有校本研修特色的學校。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