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初中生的道德教育面臨許多新的i~’-i題,要深入探討和研究新時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目標、內容和方法.對傳統(tǒng)的道德進行現代化的改造.道德教育的起始點應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與道德需要。初中的道德教育要以基本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為主。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質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個合格公民——“社會人”應具備的心理品質和思想品質的總稱。其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時期道德教育的核心.而養(yǎng)成教育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
當前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際,正在進行完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變革。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沖突、相互交融,社會結構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動,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帶來了嚴峻的沖擊。舊的道德體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規(guī)范尚未形成,道德領域面臨失范,社會矛盾凸現,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高智商犯罪增多,給新時期道德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初中則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最關鍵的時期,這是人所共知的。新的任務、對象、環(huán)境、條件,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因時制宜、與時俱進,深入探討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標、內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運用新方法,以適應新的形勢發(fā)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質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個合格公民——“社會人”應具備的心理品質和思想品質的總稱。新時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倫理關系平等基礎上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權利義務新理念,筆者已作另文闡述,本文著重對新時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作進一步的闡述。
1.道德教育的長遠目標。道德教育的長遠目標是把青年一代培養(yǎng)成為維護利益和實現本國政治目標,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標都帶有政治性,因此必須對青少年學生進行辯證的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關心集體、熱愛勞動、廉潔奉公的崇高品質和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頑強精神.自覺抵制剝削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長。當然,這種成人化的內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與學生的興趣、需要、思想、情感,顯得不那么“合拍”,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他們的“當下生活”存在著較大距離。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對現行教材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包括對教材內容的改造、充實和重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掘文本外的教育資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實,從小中見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歸生活,把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統(tǒng)一起來。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標。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標是把青年一代培養(yǎng)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和法制意識的“合格公民”,即社會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在動態(tài)性的倫理體系中不可能從自身的先天智能中來獲得其德性與義務觀念。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法律體系,依法執(zhí)政。同時,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培養(yǎng)他們遵紀守法的法律意識,教育他們要依法維權.拿起法律武器同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從而培養(yǎng)起他們的法律情感.喚起他們的神圣的公民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使之成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合格公民”.從而為“社會人”向“政治人”轉軌作好鋪墊。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以及當前實際情況,初中德育基本內容除行為規(guī)范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時事政治教育、校紀國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還應包括以下內容:
1.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同志在1995年全國科技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興亡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聯合國有關組織新近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發(fā)達與落后的差距,實際上是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的差距,要從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人手來縮小差距。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同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創(chuàng)造力即創(chuàng)新能力,是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應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呢?筆者以為:應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欲,養(yǎng)成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聯想思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學生“自我需要感”,從而產生對求知的持久內驅力:要鼓勵學生聯想,要教育學生不但要從成功中獲得經驗,而且也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要多鼓勵。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會富有自信和獨立創(chuàng)新的精神。過多地責怪,培養(yǎng)出來的自然是只求無過。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諾諾的人。
2.市場意識教育。市場經濟的特征是競爭,源動力是需要,邊界是法律規(guī)則。今天的學生,明天將加入市場競爭的大潮,如果不預先進行市場意識的教育,必然難以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生活。要引導學生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多種社會觀念,使他們盡早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實、守信、公平、風險、高效、法制等意識,充分開發(fā)學生潛能,發(fā)展個性,增強實力,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敗之地。
3.競爭與協(xié)作意識教育。沒有競爭機制的社會是落后的社會.缺乏競爭意識的人也是無所作為的人。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充分開發(fā)學生潛能,鼓勵學生敢于冒尖,敢為人先,永不自滿,從而發(fā)展個性,增強實力。當然,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快,社會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加強相互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有利于獲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競爭的同時,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鼓勵學生學會與人共處、交際,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發(fā)揮集體智慧,形成團隊精神。事實上,競爭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與共,人類才能共同進步,共同繁榮。
4.公民法制意識。公民法制意識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權利義務觀念,反對只要權利不要義務,損人利己的剝削階級的價值觀、人生觀,要教育學生遵紀守法,要依法維權、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求同存異,加強對自己承擔行為責任的能力和勇氣,敢于和善于同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
6,珍愛生命、健康心理教育。生命是寶貴的,屬于每個人有一次,要教育學生掌握多方面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我防范的能力,不吸煙,不賭博,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視書刊遠離毒品。反對,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要教育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不嫉妒他人進步勝不驕、敗不餒,重友誼、講信用,學會自我調節(jié)。
7.使用信息技術的道德教育。在信息網絡日益國際化、日常化的今天,加強使用信息技術的道德教育,提高學生合理、有序健康地上網,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和侵蝕,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已成為現代學校教育一個極為重要和迫切的課題。
初中學生的基本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應該從養(yǎng)成教育做起,這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們要改變重認知輕情感,重課本理論說教而輕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弊病,重視情感體驗和行為實踐的習慣養(yǎng)成。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所要求的良好道德行為和習慣,是初中道德教育的底線。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還包括以下方法和途徑:
1.拓寬德育渠道,變灌輸型為滲透型。如今單調空洞的灌輸說教在德育教育領域已失去了往日的效應,必須尋找多種渠道對受教育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如何在各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要引導教師不論教哪門課都要把愛國激情、做人準則科學態(tài)度、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又如,在活動中滲透德育,學校通過文化藝術節(jié)、辦講座、聽報告、紀念日慶典、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質、心理品質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又如在家校聯系中滲透德育在學校和家庭之間鋪設一條溝通信息的高速路,及時互通學生思想動態(tài)是使德育工作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有效舉措。
2.發(fā)揮學生德育主體性.變被動灌輸為自主增長。初中生的想象思維很少受現實世界的約束,想象力非常豐富。因此,教師可經常舉辦“異想天開”一類的主題班會、團隊會,“每周一創(chuàng)”信息交流會,“腦筋急轉彎”、“奇思妙想群英會”等,讓學生的思維張開想象的翅膀去翱翔,讓學生的思維跳出常識的框框,不拘泥于一些細枝末節(jié),使思想的空間放大,思維才能活躍,從而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條件。又如引導學生開展社會調研活動.使學生認識創(chuàng)新是社會各行各業(yè)發(fā)展的生命力所在。工廠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產品落后,管理滯后,就有可能破產;商店經營觀念落后,就要在競爭中失利,甚至虧本;觀念不變,職能不改變,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落伍挨打:學校辦學思想不改變,就培養(yǎng)不出新型人才等。
3.找準德育教育的著力點,更新德育模式。初中德育要從實際出發(fā),堅持低起點,循序漸進,因材施教,要注重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逐層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要摸清學生的思想高度,確定恰當的期望值,堅持從最起碼的要求出發(fā),貼近學生生活展開德育活動,使他們既不因要求過低而沾沾自喜,也不因要求過高而氣餒。要以境育情,有目的地選擇和利用自然的或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因素對受教育者進行情感陶冶:要以情育情.教育者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對受教育者進行情感感化;要運用現代德育媒體,德育網絡聲形并茂的信息載體,教育學生,使德育過程更加靈活、生動、活潑;要凈化校園周圍環(huán)境,對那些無視法律,一味牟取暴利而不顧社會效果的書攤、錄像廳、電子游戲所、網吧堅決依法查禁;要重視德育的科學評估,認識和了解本校德育工作現狀,發(fā)現和完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德育實效。
總而言之,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質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一個合格公民——“社會人”應具備的心理品質和思想品質的總稱。初中的道德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既要扎根于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從中汲取對當代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豐富營養(yǎng),又要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新形勢,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新的權利和義務道德理念,以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為核心,從適合中學生實際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做起.重在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重在學生的自我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感悟,取得最大化的道德教育效果,最終促成學生高層次的政治品質和科學世界觀的形成。這樣,初中的道德教育在理念、目標、內容、方式、方法上才能和國際社會融洽地接軌,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國際間的激烈競爭。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fā)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