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是什么影響課堂的效果呢?我想大多數教師都會說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效果。我覺得大家的看法都是對的,但同時我發現教師的主觀情緒也是影響課堂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師的情緒,一方面影響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行為。我們知道情緒通常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教師情緒是積極的,就會給學生和課堂帶來氣氛活躍、心里舒坦的感受,使得課堂上的師生關系和學生關系融洽,學習處于愉快的狀態,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的情緒消極的話,則會讓課堂上的師生關系緊張,課堂氛圍趨于害怕、沮喪、憤怒、悲哀等壓抑的狀態,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有礙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所以我認為教師除了要準備好教學理念、采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之外,還要有意識的精心準備自己的積極教學情緒。
要保證有積極的課堂情緒,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即一方面保持良好的積極情緒,另一方面避免消極情緒。那如何保持良好的積極情緒和避免消極情緒呢?
人處于寬松、愉悅的環境中才能真正放松自己,用這種放松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不會產生壓力,心境輕松了,也就敢說敢疑敢問了,學習能力也會大大提高,我把這種環境稱為“軟環境”。創造適宜的學習軟環境應從兩個方面出發:
教師的語言有定向功能,好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朝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而不好的問題則會誤到學生的思維和行為。同時,好的問題本身對教師就是一次思維上的享受,多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少問封閉性的問題,如此一來,課堂的思想火花一定會讓教師和學生都大開眼界,陶醉在其中。
對于調皮搗蛋引起哄堂的學生,從心理的角度看,通常是處于得不到他人肯定的饑餓狀態之中,教師更要多關心、多引導他們,面對學生的無心之過時,教師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予以提醒,這樣不僅沒打斷整個教學過程,而且也沒影響到其他學生的學習,又照顧到這位同學的面子。另外,我們可以選擇性地請這些學生回答問題,滿足他們表現自己的強烈欲望,如果他回答得好,還可以發動大家給他鼓掌,慢慢感化他們。
以前,總以為政治課就是圍繞課文讀讀、議議,然后教師講講,所謂傳道受業解惑也,這種單一的觀念使課堂變得單調而程式化,久而久之,學生就對這種單調乏味的課產生了疲倦的情緒,課堂變得毫無生氣。那么,如何轉變單一的模式,讓課堂教學豐富起來呢?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小品的形式把課本的內容表演出來,這樣做,常常能把同學們的情緒都調動起來。即使不喜歡政治的同學,也會積極地參與表演或被同學的表演所吸引。
對于中職生而言,他們對形象的事物較容易接受。所以,政治課充分利用掛圖、幻燈、錄像等手段使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進入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1)教師要有“包容的心”。教師在面對學生的錯誤行為而可能產生不良情緒時,主觀上要有“學生是孩子”的心理暗示,從而以寬容的心來包容學生的犯錯。
(2)教師與學生建立新的師生關系。傳統“師尊生卑”的課堂師生關系在今天已不適應,和學生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是避免課堂教學中產生不必要的消極情緒的關鍵因素。
?。?)教師要學會自我調節。面對可能引起教師不良情緒的事件時,作為教師要學會調節,一是可以試著把心思轉移到其他方面,通過轉移注意力,來進行自我調節。二是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這樣可以消除一些不良情緒。
教師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取得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素質之一,也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作為新時期的教師,不僅要掌握必須的教學策略、教學技能,還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使得自己的課堂始終處于積極、健康、高效的心理氛圍中。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