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文教學法是積極推動型和行動導向型的教學方式之一,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符合現代職教課程觀,有助于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根據篇幅長短,引導文可分為兩類:一般(長篇)的引導文;小型引導文(有時也稱為信息引導文),他們的區別在于處論文聯盟工作任務的寬度和時間廣度,在中等職業教育的課堂中,大多以小型引導文為主。
1. 引導文教學法符合現代職教課程觀。現代職業教育課程觀認為:職教課程是連續的動態發展過程,強調職業需要的技能與知識習得過程及行為過程的有機聯系,學生參與技能、知識和行為方式學習的每一步驟,觀察問題——建立假說——形成概念——轉化能力的發現式學習,以及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概括的探究式學習,看重教師引導下認識的主動性。近年的中職教育正在向當代的課程觀靠攏,力圖將分割的教學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一個連續的閉環教學系統,引導文教學實現這一過程的連接,按行為導向引導一個完整的行為過程,如圖1。
2. 引導文教學法有助于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引導文教學法強調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動者。“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資”,通過引導文教學法可以實現:使學生獲得職業行動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責任心;幫助學生開發專業、方法、和社會能力,并將其運用于職業當中;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并培養其批判能力;使學生學會自學和終生學習的目標。
1. 準備和資訊。在這一階段,首先要明確給學生說明學習任務,讓學生知道要做什么,達到什么目的;其次要講授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最后要給學生引導性問題和信息材料的具體來源:書籍、雜志、具體網站。
引導問題是引導文的核心組成部分,完成引導問題是引導文教學法的首要環節。以引導問題作為關鍵線索,以工作任務為主線,系統地引導并激勵學生自主地搜集整理信息,借助已有的材料彌補所出現的信息空白,找到正確的結果,教師也可通過簡短的解釋來補充所缺知識,完成信息源的匯總。例如,在計算機課程《郵件合并》的學習中,我設計主題任務:給您的好友每人發一份參加晚會的邀請函。引導問題是:(1)您能找出所發邀請函中相同的內容嗎?(2)您能找出邀請函中不同的內容嗎?(3)能否再找出不同內容,試將它們進行歸類,可用什么詞來概括?這樣三個問題就把郵件合并中主文檔、數據源、合并域三部分,主要內容和操作的關鍵點概括出來。學生通過這三個引導問題,就可圍繞主題任務完成具體操作步驟的自主學習。
2. 討論計劃。以書面形式呈現要解決的問題或完成工作任務的計劃工作流程(計劃表)。這是一個團隊合作討論的過程,討論作為學習過程個性化的一種途徑,已成為引導文教學法的核心特征,有利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從同伴中獲益。通過討論,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如思考問題、組織概念的能力;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與人交際和溝通的能力;還要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對團隊負責的意識。激發并維持一場活躍而有意義的討論,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最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因此,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避免陷入假討論的誤區而流于形式。
3. 教師參與決策。決策是前一步工作的延續,是任務計劃能否按照計劃方案進行實施的關鍵。實施前,學生或小組要同教師討論并修改計劃,使工作任務結構化。例如,在計算機課程《郵件合并》的學習
4. 實施。按計劃決策步驟來完成工作任務。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充當觀察者、幫助者、咨詢者、陪伴者,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況,確保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5. 檢驗。檢驗是引導文教學法的基本要素,當學生借助引導問題和文獻,完成了工作任務,便可以得到檢查表,用于自評。檢查表中不僅包含著每個引導問題的答案,還包括對其他工作的想法和展望。通過檢驗,進一步完善信息源的匯總,通過信息的歸檔、再利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計算機課程《磁盤文件整理》的學習中,我制定了檢查評價表,評價內容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創建文件夾、移動復制文件、重命名文件、刪除文件的各種方法,讓學生借鑒,這樣進一步完善自己對各種操作方法的理解掌握。
6. 評估。讓學生進行任務成果展示,開展開放式的課堂討論。教師以建設性的、有益于學習的、帶有激勵性的方式給學生有關其長處和不足之處的反饋,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評估學習行為和結果。引導文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就是“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修正理論”的一個個循環。評估是經驗的交流,不是單純給出成績,學生從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經驗。
在中職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科可只展示成果,但是對于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在成果展示之前還要進行操作過程的展示,特別是計算機課程。
1. 引導文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知識與技能間的內在聯系。引導性問題的提出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是非問句進行提問,如可用“請檢查……,哪里……等語句”;提問的問題不應太過簡單,學生需要應用信息材料來回答問題,并能激發學生獲得新知識;問題應涉及具體的工作步驟,避免空泛或帶有歧義的提問。
2. 對教師的要求。一是論文聯盟師的角色。教師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導演,引導學生去自主完成任務,通過思想交流與激勵,幫助學生學會自助,使學生不致于進入誤區。二是在引導文教學法的運用中,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全面系統地了解教材,還需收集最新、豐富、實用的教學材料,準備顏色各異的卡片、各種色筆、圖釘、白紙、白板、幻燈片、課件等,為小組討論等提供輔助。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