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過渡期護理模式用于減緩心內科冠心病監護病房(CCU)老年綜合征患者衰弱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6-12月德陽市人民醫院CCU收治的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22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114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給予用藥過渡期護理模式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衰弱狀態、抑郁狀態及營養狀態。結果:試驗組干預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Fried衰弱表型定義量表、老年抑郁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微型營養評價法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過渡期護理模式干預,能夠有效減緩患者衰弱情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關鍵詞:老年衰弱綜合征;營養狀態;過渡期護理模式;
作者:羅畢 德陽市人民醫院
老年綜合征(GS)是指老年人群由于疾病或者其他因素所導致的同一種臨床表現或者問題的癥候群,其中衰弱是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常見的癥狀[1]。大量研究顯示,衰弱與腦血管疾病(CVD)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具有相同的發病基礎,相互影響,形成了惡性循環[2]。目前臨床中老年CVD患者衰弱的發生率約為10%~60%,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也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不良影響[3]。本研究通過給予冠心病監護病房(CCU)GS患者過渡期護理模式干預,有效減緩了患者的衰弱情況,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20年6-12月德陽市人民醫院CCU收治老年衰弱綜合征患者22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114例。對照組男69例,女45例;年齡61~82歲,平均(71.27±2.83)歲;疾病類型:心肌梗死62例,冠心病35例,其他17例。試驗組男66例,女48例;年齡61~82歲,平均(71.51±2.69)歲;疾病類型:心肌梗死60例,冠心病34例,其他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衰弱綜合征相關診斷標準,7分制衰弱量表評分在5~6分。(2)年齡≥60歲。(3)在CCU治療時間>6 d。(4)處于病情穩定期。(5)無語言交流障礙、意識障礙。(6)患者及家屬均為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不可逆的嚴重疾病。(2)伴有精神疾病、意識障礙等情況。(3)行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者。(4)依從性較差,不愿配合完成研究者。
方法:(1)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在轉科前由CCU責任護士根據重癥護理常規操作給予其護理服務。在轉科時由責任護士和護理員聯合護送其至心內科普通病房,并做好與病房護士的交接工作。在轉入普通病房后,患者繼續接受心內科常規護理干預。(2)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過渡期護理模式干預:(1)建立過渡期護理小組:組建多學科團隊協作過渡期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2名心血管??漆t師,1名老年病科醫師,1名康復治療師,1名營養師、1名心理咨詢師以及多名高年資CCU護士(CCU聯絡護士)、心血管內科病房護士(病房聯絡護士)。所有組員均經統一培訓合格后參加研究,培訓內容包括過渡期護理模式、老年衰弱綜合征相關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方法、干預工作流程等。(2)建立檔案:由CCU責任護士將患者資料登記入冊,建立個性化個人檔案。(3)編輯干預教材:針對老年人群認知特點,編輯《CCU老年綜合征患者過渡期減緩衰弱手冊》,其內容包括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用藥知識、飲食管理、運動方式、日常生活管理、急救知識、日常注意事項等。手冊采用文字與圖示相結合的形式,確保內容通俗易懂,能夠滿足各個文化階層患者的閱讀需求。(4)護理干預方法:a.轉出前CCU聯絡護士每日均參與患者的床邊查房工作中,并采用臨床中通用、信效度較高的多學科量表對患者的軀體健康和功能狀態、心理狀況、營養狀況、社會環境狀況等進行全方位的評估,然后將評估結果以多學科會診或者群聊等形式分享給其他組員,請其他組員為患者制定個體化康復護理措施,完善康復治療方案,為患者轉入心內科普通病房做準備。b.由CCU聯絡護士根據制定好的個體化康復護理流程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并向患者發放《CCU老年綜合征患者過渡期減緩衰弱手冊》,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講解,提高患者認知。c.每天對患者的康復護理情況進行監測,同時觀察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血流動力學以及疼痛等指標水平,并將相關指標和評估量表結果反饋到護理小組討論群中;過渡護理小組定期召集組員開展討論,對個體化康復程序進行優化和調整。每次調整方案時均需要將具體時間、措施、患者反應等信息詳細記錄,并作為下一次調整方案的參考依據,以便于縮短患者由于身體衰弱滯留CCU的時間。d.定期由病床責任醫生主導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對其是否能夠轉入心內科普通病房進行評價。在轉入心內科普通病房前的1~3 d,由CCU聯絡護士主導,通過一對一的形式,協助患者完成飲水、呼叫鈴使用、床上排便等能力訓練。轉科前1 d,組織心內科病房聯絡護士進入到CCU對患者進行訪視,協同完成查房工作,隨后CCU聯絡護士向病房聯絡護士詳細講解患者在CCU治療期間的各項事宜,并做好資料交接準備工作。e.由病房聯絡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心內科普通病房的護理流程和醫護工作安排,通過溝通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緩解患者及家屬轉科前的不良情緒。f.在轉科前,再次對患者進行衰弱綜合評估,并由過渡護理小組全體成員共同討論,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病房康復計劃。g.轉出時由CCU聯絡護士提前與病房護士溝通好,告知其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精神狀態、情緒反應、家屬相關情況等信息,確認接收病房的床位資源、護士資源等是否能夠滿足患者治療需求,及時做好協調工作,并通知病房做好準備工作。h.轉運時由CCU聯絡護士、管床醫生共同護送患者至心內科普通病房,在轉運過程中應注意患者情緒變化情況,及時做好安撫工作,避免發生意外情況。i.CCU聯絡護士采用過渡小組設計的《心內科老年衰弱患者轉出交接表》與病房護士進行工作交接,并向病房聯絡護士交接患者個體化康復進程。在交接過程中,可采用現狀-背景-評估-建議的溝通形式來快速完成交接。j.轉出后保持CCU聯絡護士與病房聯絡護士之間的有效溝通,做好護理指導工作。k.過渡護理小組及時完成隨訪任務,并對現階段患者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討論,及時調整康復計劃。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衰弱狀態、抑郁狀態及營養狀態。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量表共計包括兩個部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活動能力越差。采用Fried衰弱表型定義量表(FP)對患者衰弱狀態進行評估,量表包括5個項目,得分越高表明衰弱狀態越嚴重。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5)對患者抑郁狀態進行評估,量表包括5個條目,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狀態越嚴重。采用微型營養評價法(MNA-SF)對患者護理營養狀態進行評估,量表共計包括6個條目,總分為14分,分值越低營養狀況越差。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分析系統展開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評分比較:兩組干預前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ADL、FP、GDS-5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MNA-SF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指標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 P<0.05
討論
調查發現,>65歲住院患者的老年綜合征發生率約為36%,而其中衰弱的發生率為39%[4]。有研究顯示,238例老年人中有45.4%的患者存著不同的程度的視力異常情況,而34.5%的人群伴有睡眠障礙[5]。老年綜合征是老年人群常見的一系列非特異性癥狀以及體征的臨床問題癥候群,對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老年綜合征患者多表現為衰弱、認知障礙、跌倒、感覺喪失、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身體疼痛、藥物濫用、小便失禁等,其中衰弱不僅是老年綜合征患者的重要癥狀之一,也是導致其多種其他癥狀發生的主要原因。存在衰弱情況的老年人多表現為疲勞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反復感染等多種非特異性表現,除此之外,衰弱的老年人群即便是患有輕度的疾病也極易導致其平衡功能和步態受損,進而發生跌倒。同時,存在衰弱情況的老年人群,還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腦功能下降,在應激時極易導致腦功能障礙的加劇而出現譫妄[6]。
鑒于臨床中老年虛弱綜合征具有較高發病率,目前大量醫療機構針對這種情況,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對老年虛弱情況的干預措施。常規護理主要是以疾病作為護理干預目標的護理方式,其將護理重點放在疾病治療方面,而對于患者的其他狀況關注力度較低。而隨著近年來醫療改革的推進,我國醫療機構的護理服務逐漸向著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化護理干預所推進,將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進行科學化的管理,以患者作為中心,提高其綜合康復效果。針對CCU收治伴有虛弱情況的老年綜合征患者,我院通過構建多學科團隊合作的過渡期護理團隊,強化團隊的規范化培訓,充分發揮專業護士的優勢和作用,建立完善、系統的監控體系,將無縫隙護理工作作為護理內容,以患者為中心,確保醫護人員能夠及時、有效的開展各項個體化的護理干預措施,繼而有利于推遲或者阻止老年衰弱的發生。同時利用過渡期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更好地對CCU患者虛弱情況進行評估,進而提高CCU老年患者的周轉,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臨床護理服務質量,也有助于提高CCU資源利用率,改善患者預后。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但接受多學科合作的過渡期護理干預CCU老年綜合征患者的改善效果要明顯優于接受常規護理服務的對照組。由此可見,通過開展過渡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延緩患者的衰弱進程,進而改善其不良的營養狀態和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生活活動能力。
參考文獻
[1]史曉蘭,沈曉星,秦輝.不同家庭社會特征下住院病人老年綜合征調查[J]實用老年醫學,2020,34(1):3.
[2] L Magauddaborzi,L Pennisi,G Mattace.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Parasitism in Southern Italy.1.Early Results of a Mass Survey in a Sample of the Population of Crotone (Catanzaro).[M] Greenwood Press, 1963.
[3]姚堯,何耀,趙亞力,等老年綜合評估的定義、應用及在我國的發展趨勢[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7.19(5):452-454.
[4]衛尹,曹艷佩,楊曉莉,等.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綜合征現狀及影響因素[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8,45(4):496-502.
[5]蒲麗輝,胡秀英老年虛弱綜合征評估I具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6):465-468.
[6]嚴艷住院患者老年衰弱綜合征與自我護理能力的調查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0,17(2):38-40.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過渡期護理模式對減緩冠心病監護病房老年綜合征患者衰弱的效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