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在重癥肝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山東省臨沂市中心醫院收治重癥肝炎患者18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普通靜脈留置針給藥,并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PICC置管給藥,并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導管維護。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針刺傷發生率、搶救成功率及置管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及搶救成功率均高于對照組,針刺傷發生率及置管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ICC置管能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針刺傷發生率,在搶救治療中的優勢突出,置管并發癥少,為重癥肝炎患者靜脈輸液治療提供了新途徑。
關鍵詞:重癥肝炎; PICC置管;靜脈留置針;
重癥型病毒肝炎簡稱重癥肝炎[1],是一種特殊危重類型疾病,具有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病情發展迅速、并發癥多等特點[2],患者需長期靜脈輸液治療,而傳統靜脈輸液技術弊端已越來越明顯。近年來,隨著導管材料類型、導管固定設施更新[3],及護理人員對新技術、新設備規范化培訓,使新技術、新設備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我科自2011年引進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術后應用于重癥肝炎患者的治療中,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重癥肝炎患者1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85例)和觀察組(95例)。對照組男46例,女39例;平均年齡49.1歲;并發肝性腦病35例,消化道出血29例,急性腎功能衰竭21例。觀察組男51例,女44例;平均年齡48.5歲;并發肝性腦病39例,消化道出血34例,急性腎功能衰竭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重癥肝炎診斷標準[4],既往有肝病病史,且疾病進展并加重,表現為一系列肝臟衰竭證候群,如極度乏力、嚴重消化道癥狀、神經與精神癥狀、有明顯出血現象、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及凝血酶原活動度(PTA)<40%、黃疸進行性加重、膽紅素每天上升≥17.1μmol/L或>正常值10倍。
排除標準:既往無肝炎病史,不符合重型肝炎診斷標準者予以排除。
方法:⑴對照組采用普通留置針周圍靜脈給藥,給予常規護理,按照周圍靜脈普通留置針護理操作要求,選取適合周圍靜脈,給予穿刺,透明敷貼固定,輸液完畢后給予肝素溶液封針。⑵觀察組采用PICC置管,給予相應護理措施進行導管維護。(1)置管前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PICC置管的目的、優缺點、操作過程中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治療費用等情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支持和配合,盡量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并簽署PICC置管同意書。(2)置管中護理:患者取平臥位,手臂外展90°,頭偏向對側,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皮膚,穿刺首選血管為貴要靜脈,其次為正中靜脈或頭靜脈。于置管手臂下鋪隔濕巾后,嚴格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采用75%酒精順時針和逆時針雙向消毒穿刺部位,再用0.2%碘伏消毒,范圍>10 cm,打開PICC專用穿刺包、導管包,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無粉手套,鋪無菌治療巾及孔巾,打開導管,檢查、預沖、濕潤導管及連接器、接頭,扎止血帶,以15°~45°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后再進針1~2 mm,確保穿刺外套也進入血管,輕壓穿刺針尖上方止血,撤針芯,送導管,當導管送至15~20 cm時讓患者頭部轉向穿刺側,下頜盡量貼近肩峰,低于置管側鎖骨下窩,繼續插入導管至預估深度。緩慢撤去支撐導絲,安裝減壓套筒及連接器,將機翼狀卡子卡在距PICC穿刺點1 cm處,小紗布放于穿刺處,用貼膜及膠布固定導管,彈力繃帶加壓包扎,X線拍片確定導管尖端位置。囑患者24~48 h內抬高肢體,勿使穿刺側手臂用力。(3)置管后護理:建立PICC穿刺護理記錄單,詳細記錄PICC導管穿刺部位、穿刺情況、導管型號、批號、內置與外置導管長度、敷料固定情況、X線檢查結果、患者姓名、臂圍及置管日期,便于后期隨訪。置管術后24 h換藥1次,嚴格進行無菌技術操作,以后每周更換1次,局部滲血、潮濕時及時更換,更換透明敷貼時動作輕柔,應從下向上撕去貼膜,避免將導管帶出,并注意觀察導管刻度,判斷導管有無滑脫并記錄。每次輸液結束后用20 m L生理鹽水脈沖沖管正壓封管。輸液接頭嚴格消毒,并每周更換1次,如有污染,隨時更換。(4)并發癥護理:a.穿刺部位出血:重癥肝炎患者多合并肝功能受損,凝血因子減少,凝血酶原活動度低,容易發生出血,置管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仍有出血者,給予腎上腺素或凝血酶濕棉球按壓5~10 min后給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b.導管堵塞:凝血功能正?;蚪咏2捎?.9%氯化鈉溶液沖管后給予肝素稀釋液(濃度為10 U/m L)10 m L正壓封管。c.靜脈炎:可采用50%硫酸鎂持續濕敷或使用地塞米松2 mg+慶大霉素8萬U濕敷,抬高患肢,促進靜脈回流,減少活動。d.穿刺點滲液:重癥肝炎患者后期全身水腫明顯,穿刺點有時會出現滲液,可給予無菌干棉球壓迫穿刺點后,透明敷貼覆蓋,濕透后及時更換,并加強穿刺點消毒,防止局部感染發生。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針刺傷發生率、搶救成功率及置管并發癥發生率?;颊邼M意度采用我院護理部制定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通過患者對責任護士是否滿意、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等10項內容進行填寫,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針刺傷發生率比較:對照組共發生針刺傷4例(4.7%),其中頭皮針2例,靜脈留置針針芯2例。觀察組無針刺傷發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比較: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患者置管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置管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置管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討論
通過對患者進行PICC置管,避免了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而且置管留置時間長,置管成功率高[5],并發癥少,避免了護士反復尋找血管穿刺,耗費大量時間,既減輕患者痛苦,又降低護理工作量[6],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溝通、接觸,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真正將時間歸還給患者,患者滿意度高。
針刺傷是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一種職業性傷害,感染科護士是發生針刺傷及感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PICC管端連接正壓接頭,而不是傳統頭皮針,或靜脈留置針穿刺易被長針芯誤傷,從而有效減少護理人員針刺傷機會,緩解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及緊張情緒,以積極、穩定的心理狀態投入工作中。
PICC置管在搶救中具有明顯優勢,開通靜脈通道是搶救的首要條件。對于肝性腦病及急性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要用20%甘露醇脫水治療,要求必須在30 min內快速滴入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而20%甘露醇為高滲性液體,對患者血管刺激性強,而PICC置管既減輕患者痛苦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對于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外周循環血量不足,血管收縮,導致外周靜脈穿刺不易成功,尤其在緊急情況下,在搶救患者時,很容易發生穿刺誤傷等,且重癥肝炎患者在后期全身水腫明顯,周圍血管穿刺成功率較低,耽誤救治時機,同時也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心理、生理負擔,降低患者及家屬滿意度。而PICC置管提供了有效的靜脈通道,從而減少因外周靜脈穿刺不成功導致搶救用藥延誤,為搶救贏得時間,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普通靜脈留置針需反復多次穿刺,既增加患者痛苦,且實用性低,容易發生局部滲血、導管堵塞、靜脈炎等并發癥。而PICC置管經過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導管維護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但是,PICC置管也存在相應的問題,據文獻研究顯示[7],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發生率為2%~4%,分析原因可能是操作及維護時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患者自身抵抗力低,遵醫行為差,表現為出院后抱僥幸心理未按時來院維護,敷貼松動及脫落后未及時正確處理[8]。所以對置管操作及維護的護士要給予培訓考核,規范穿刺及維護流程,嚴格無菌操作。對帶管出院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宣傳教育,使患者依從性進一步加強,出院后做好隨訪工作,隨時聯系,指導患者行為。建立維護記錄及隨訪卡,要求患者每周到院維護1次。給予上述處理后,PICC置管患者并發癥明顯減少,尤其是穿刺點感染患者。
綜上所述,PICC置管為患者提供了一條安全、方便、有效的靜脈通道,是重癥肝炎患者長期治療的最佳選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就醫滿意度及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并發癥與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等。在臨床上應用優勢顯著,尤其是在感染科的應用,能在有效提高重癥肝炎患者救治率的同時,保護醫護人員,使醫患滿意度得到較大提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賈建偉,楊積明.鮮生地黃汁配合中西醫綜合治療重癥病毒性肝炎38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01,42(10):611-612.
[2]彭文偉.病毒性肝炎研究[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1999:301.
[3] Sheth NK,Franson TR, Roseh D,et al.Colonization of bacteria on polyviny I chloride and T eflon in travascu lar catheters in hospita lized patients[J].J Cli
n M icrobiol,1983, 18(5):1061-1063.
[4]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0,1(1):47-55.
[5]陳岱佳,謝德榮,李志花等PICC防治化學治療所致靜脈炎的初步研究[J]腫瘤防治雜志2004,11(2):179-180.
[6]陳穎君,鄧小嵐,陶立芳,等.增強型透明貼防治PICC置管術所致機械性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 .護理研究,2005, 19(9B):1850-1852.
[7]付春英,于瑩,趙淑燕,等.PICC置管臨床應用和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6,12(7):606-608 .
[8]胡君娥。萬麗,陳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處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7,3(22):554-555.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PICC置管在重癥肝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