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盲法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聯合常規抗生素治療)及觀察組(常規治療聯合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各55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抗生素治療時間、住院時間、ICU治療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癥肺炎患者經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后能促進病情的好轉,控制炎癥反應,加快康復。
【關鍵詞】抗生素 降階梯療法 重癥肺炎
重癥肺炎是由于致病菌導致肺部組織炎癥擴散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存在四肢冰冷、血壓下降等臨床早期休克癥狀[1]。重癥肺炎會造成器官功能紊亂,嚴重情況下甚至威脅患者生命,該疾病的病死率高達30%~50%,患者需轉入ICU病房治療,醫療經濟負擔沉重[2]。在重癥肺炎治療中往往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癥,科學的抗生素治療能夠確保抗菌效果,避免耐藥性的產生。重癥肺炎疾病進展快,且病原體可刺激分泌毒素,影響細胞功能,常規抗生素治療是重癥肺炎治療中常見方案,但由于抗生素在臨床的應用逐漸頻繁,細菌耐藥性提高,這一治療方案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3]。抗生素降階梯療法以先運用廣譜抗生素再應用窄譜抗生素的方法治療。本研究以本院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總結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盲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3.74±3.28)歲。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3.42±3.2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聯合常規抗生素治療。
感染性休克患者予以糖皮質激素,加強營養支持,實施對癥治療。常規抗生素治療:早期靜脈滴注頭孢他啶,6 g/次,3次/d。連續治療3 d,后續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0.2 g/次,2次/d。
1.2.2 觀察組:接受常規治療聯合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常規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一致。早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后期應用窄譜抗生素。靜脈滴注美羅培南,每隔8 h靜脈滴注500 mg。若臨床癥狀改善,每隔12 h靜脈滴注500 mg。經實驗室檢查明確致病菌藥敏試驗結果后,靜脈滴注萬古霉素5 mg/kg,給藥速度低于10 mg/min,按每0.5 g/6 h給藥,給藥前將10 mL注射液用水溶解,加入100 mL 0.9%氯化鈉稀釋。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止咳、肺部啰音消失、平喘時間;記錄兩組治療時間:抗生素治療時間、住院時間、ICU治療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CRP、PCT)、肺功能指標(FVC、FEV1/FVC)。治療有效率:治療后評估療效。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x±s,d)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抗生素治療時間、住院時間、ICU治療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比較(x±s,d)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標比較(x±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①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3 討論
重癥肺炎是由感染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若出現循環衰竭表現需要接受通氣、循環支持治療。該疾病有較高的病死率,需要及時進行規范性的治療[4]。感染是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造成菌株耐藥性的增加,甚至發生交叉耐藥,影響抗生素治療效果[6]。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是指早期治療利用廣譜抗生素控制病情,阻止病情惡化,避免器官功能障礙。第二階段應用窄譜抗生素減少耐藥菌的發生。這一治療方法在早期盡量覆蓋可能的致病感染細菌。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更短,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抗生素治療時間、住院時間、ICU治療時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該治療方案能盡快控制病情發展。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更低,肺功能指標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由于抗生素降階梯療法的第二階段具有針對性,殺滅及抑制細菌效果好,可使炎癥盡快得到控制。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抗生素降階梯療法的效果。
綜上所述,重癥肺炎患者經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后能促進病情的好轉,控制炎癥反應,加快康復時間。同時避免了過度使用廣譜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繼發真菌感染及細菌耐藥菌株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賈薇.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對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3):48-50.
[2] 賈興澤,段先軍,陳琛.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在老年重癥肺炎中的臨床療效[J].吉林醫學,2020,41(6):78-79.
[3] 程艷麗,薛穎.應用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20,8(9):51-53.
[4] 王黎飛.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對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J].名醫,2020,82(3):72.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抗生素降階梯療法治療重癥肺炎患者的療效分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