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對陰道分娩產婦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降低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陰道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共150例,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根據隨機數表方式分組,其中75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設定為對照組;余下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設定為觀察組。分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在平均出血量方面,觀察組明顯較少;在出血發生率方面,觀察組明顯較低(P <0.05)。結論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護理中能夠降低出血發生,全面保證產婦生產安全,值得在醫院臨床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陰道分娩產后出血 預見性護理 護理效果
產后出血為一種嚴重威脅孕產婦生命的分娩并發癥,是我國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有關研究表明,每7 min就存在1例產婦死于產后出血[3]。我國產后出血發生率在1.6%~6.4%,而陰道分娩引起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9.6%[4-5]。因此對于產后出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能夠提前判斷產婦出血情況,便于及時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6-7]。此次研究則分析對陰道分娩產婦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降低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主要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陰道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共150例,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根據隨機數表方式分組,其中75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設定為對照組;余下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設定為觀察組。分析護理影響。其中對照組中年齡23~32歲,平均年齡(26.12±2.09)歲。觀察組中年齡24~33歲,平均年齡(26.14±2.11)歲。納入標準:所有產婦均符合陰道分娩適應證;凝血功能正常;未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準允本次研究進行;單胎足月產婦。排除標準:胎盤殘者;陰道嚴重損傷者;意識障礙、交流障礙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不配合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預見性護理。
1.2.1 常規護理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即對患者實際狀況進行觀察、告知產婦生產相關知識、指導產婦進行飲食、給予產婦日常照料等基礎護理措施。
1.2.2 預見性護理
給予觀察組預見性護理,主要內容:(1)心理安慰,積極主動與產婦溝通、交流,全面掌握產婦內心想法變化,根據實際心理狀況實施針對性心理指導。告知產婦情緒穩定有利于順利生產,能夠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指導產婦學會自主調節不良情緒。除外還可以指導產婦進行深呼吸放松訓練釋放壓力。指導產婦傾聽舒緩音樂,穩定情緒。護理人員還需要指導家屬參與進來,給予產婦較多關心。(2)健康宣導,積極向產婦講解生產注意事項和技巧等相關知識,提高產婦認知度和配合度。除外還需要告知產婦產后出血可能性,指導產婦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向產婦列舉生產成功案列,提高產婦生產信心。提醒產婦需要定時進行檢查,實時了解身體變化。(3)飲食指導,產前根據產婦實際狀況制訂飲食計劃,指導產婦飲食營養、均衡。分娩前少量多次進餐,保證腸胃通暢。(4)生產護理,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產婦生命體征變化監測,給予產婦較多鼓勵和安慰。指導產婦進行勻速呼吸,減少疼痛感。指導產婦正確用力,避免對軟產道造成損壞。胎兒娩出后仔細觀察軟產道情況,如果發現存在損壞應該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感染。(5)產后護理,產后應該加強對產婦生命體征檢測,產后2小時內重點觀察產婦是否存在出血狀況。給予產婦按摩,幫助產婦加快血塊排出。對于存在出血產婦,應該及時采取止血措施,嚴格記錄產婦出血量。
1.3 療效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陰道分娩結束后,將無菌衛生紙墊于臀部,觀察并記錄出血情況。比較兩組產婦產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數據均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處理。(±s)用于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于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當所計算出的P<0.05時則提示進行對比的對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出血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血發生率為4.00%,對照組出血發生率為13.33%,兩組出血發生率(χ2=10.127,P=0.042)。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產后出血發生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產后平均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產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平均出血量比較(m L,±s)
3 討論
產后出血即分娩24 h后,在產褥期內發生子宮大量出血,一般多見于產后1~2周[8]。產后出血發病率占總分娩總數的2%~3%,由于受測量和收集出血量主觀因素影響,實際發病率還更高[9]。產后出血臨床表現為失血性休克、繼發性貧血以及陰道流血等。引起產后出血發病原因有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礙、子宮收縮乏力[10]。其中宮縮乏力是產后出血最常見原因,占70%。胎盤因素占產后出血原因20%[11]。產后出血在我國近年來一直是重點關注問題。有關研究發現,有效護理干預能夠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10]。
常規護理應用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中,護理效果較弱,無法達到產后出血預防效果[12]。而預見性護理則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是指護理人員運用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和判斷,提前預知護理風險,從而根據風險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這樣能夠保證患者治療效果[13-14]。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護理中,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產前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由于產婦生產經驗不足,對生產認識較弱,極容易出現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生產效果,導致增加產后出血發生率,所以心理護理在產后出血護理中十分重要[15]。通過健康宣導能夠提高產婦對生產相關知識認知,從而提高護理配合度,有利于順利生產[16-17]。通過生產護理,對患者生產實施全方位保障,加強生命體征檢測、做好產后出血預防準備,能夠提高產婦生產安全,降低產后出血發生[18]。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消耗體力較多,所以在產前還需要做好產婦營養支持[19-20]。良好營養狀態有利于生產順利。此次研究則分析陰道分娩產婦實施預見性護理對降低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結果發現在平均出血量方面,觀察組明顯較少;在出血發生率方面,觀察組明顯較低(P<0.05)。霍艷[21]研究發現與此次研究內容大體相似,將陰道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組進行常規護理和預見性護理。結果發現,實施預見性護理后產婦出血量明顯較少,并且產婦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由此說明預見性護理護理效果較佳,應用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護理中具有重要價值意義。孟欣[22]研究發現與此次研究內容同樣相似,將陰道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組實施常規護理和預見性護理。結果發現,實施預見性護理后產婦出血量也同樣少于實施常規護理后產婦出血量。除外在心理評分方面還發現,實施預見性護理后產婦焦慮和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說明預見性護理能夠降低陰道分娩產婦出血發生率外還能改善心理狀況。
綜上所述,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護理中能夠降低出血發生,全面保證產婦生產安全,所以值得在醫院臨床中應用推廣。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預見性護理對降低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護理效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