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述醫學科技期刊的起源及發展
什么是醫學科技期刊?我國早的醫學科技期刊又是哪一個?本文詳細介紹了我國醫學科技期刊的起源以及發展。
醫學期刊和其他科技期刊一樣,都是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反映,一個地區或一個單位的科技創新能力的平臺,提高生產力的科學和技術是重要的基礎,是豐富的人類知識的重要存儲單元。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以文字形式記錄人們長期從事醫學科學實踐、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有用的事實、數據、理論、定義、方法、科學構想和假說, 包括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這不僅能反映一定時代、一定社會條件下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水平, 也預示著未來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研究和探尋醫學科技期刊的起源和發展, 不僅可以了解我國各個時期醫學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而且還能闡明醫學科技期刊的產生和發展歷史, 進一步揭示醫學科技期刊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提高醫務人員診斷治療水平和保障人們健康水平等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1世界上早的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早出現于歐洲,從第1種科技期刊誕 生到現在已經有350多年的歷史。有人認為,法國議 院參事戴■薩羅(Denys de Sal?)于1665 01 05在 巴黎創辦《博學者雜志》(?una l des Scavans)'丨’ 2,也 有人將其譯為《學者雜志》[3 4,還有譯為《科學家周 刊》151,這是世界上早的科學技術期刊。由于該刊 內容是向讀者報道在歐洲出版的一些新書消息、目 錄和摘要,發表一些解釋自然現象的物理、化學和 解剖學實驗方面的知識,記錄氣象數據,同時也刊 登民事及朝廷判決,以及當時為人們喜聞樂道的一 些事情;所以有人認為,當時的《博學者雜志》還不 是有意識地用于學術交流、傳遞情報的科技期刊。 因為該刊辦刊目的是;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不用花多 大力氣就能學到東西的一種手段”1'所以,它與科 技期刊的宗旨還有一定距離,而真正用于學術交流 的第1種科技期刊應是英國皇家學會的亨利。奧爾登 伯格(HerC)ldenburg)等一批科學家于1665 03 06在倫敦創辦的《皇家學會哲學匯刊》(Phi??%Cal Tmnsac tion 0 f he Royal Socie y) 7 ,也有作者譯稱
《哲學匯刊》'9。該刊內容是發表學會成員所做的實 驗,以及與歐洲同行之間相互通信的消息。該刊一 直出版至今,已有352年的歷史,現名《倫敦皇家學 會哲學匯刊》(PhiOOhical TYansacticns of he RoyalSociety of London)11。1。不管爭論如何,但可以肯定, 《倫敦皇家學會哲學匯刊》是世界上連續出版時間 長的科技期刊。
早期出版的科技期刊,內容多為綜合性的。到 18世紀下半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越分越 細,各種專業期刊陸續出現。1823年英國出版了第1 種醫學期刊《柳葉刀》|U1。隨著科技文獻量的快速增 長,科技人員要求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全面了解相 關學科的科技文獻,于是又出現了文摘性期刊,如 1903年英國創刊的《醫學中央雜志》。后來又出現了 題錄型的檢索性期刊。
2中國醫學科技期刊的起源和發展
我國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對全 人類的文化曾經做出過非常卓越的貢獻。作為出版 印刷的3個重要的元素紙張、排版和印刷術,都是我 國人民發明后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但由于我國長期的封建統治制約了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期 刊的發展也非常緩慢。我國出版早的醫藥科技期 刊雖然比世界早的科技期刊晚137年但從我國醫 學科技期刊的起源和發展,可以追溯我國醫學科學 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下面介紹一些具代表性的醫 藥科技期刊和系列期刊的出版情況,以饗關心醫藥 科技期刊發展的讀者。
2 1《吳醫匯講》清乾隆57年至嘉慶6年(1792 1801年)間,由江蘇長州人(今蘇州)唐大烈主編的 《吳醫匯講》以不定期期刊形式出版,首開我國出 版期刊的先河|12,這是目前所知的出版早的由中 國人在國內創辦的中文科技期刊171。《吳醫匯講旗見 傳世有2種版本即乾隆本和嘉慶本。在以前的著錄 中,均被按照圖書著錄。但在乾隆本的封面上印有 ;隨到隨鐫,不拘銓次”字樣,在書前印有朱克柔后 序稱;……集前輩名醫及諸同人著作,匯為一編,名 之曰《吳醫匯講》……”,該后序在嘉慶本被移至 后,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后序。對此,唐大烈在朱 序之后加了識語解釋到:;朱子研漁,不作首序而作 后序,謙抑之意也。唯是拙集,不限卷次,以俟陸 續購教隨時增訂……”。唐大烈在這段識語中直截了 當的指出《吳醫匯講》是以;不限卷次,以俟陸續購教 隨時增訂”為出版宗旨,這就表明了《吳醫匯講》同以 前的圖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是一種打算無限期出 版下去的連續出版物。但由于其創辦人唐大烈在;選 自十一卷周省吾先生佳章之后,忽抱沉疴,于辛酉 歲(1801年)辭世”。而其孫唐慶稱;……年幼無知, 不敢續入集內”。;……僅守遺版,即以十一卷第八 頁吾省先生佳作為止”?!秴轻t匯講》歷時10年,共 刊載了 50多人次的近200篇文章。以此可說明《吳醫 匯講》是我國創辦早的醫學科技期刊。
2 .2 〈〈廣州新報》嘉約翰是美國費城杰斐遜醫學院 的醫學博士,他在廣州開設醫院和醫學院,服務長 達47年對西方醫學和培養中國醫學人才有突出貢 獻。1868年他在廣州創辦了中文醫學刊物《廣州新 報》為周刊1131; 1880年(清光緒6年)改為《西醫新 報》出版38期后???。該刊專為華人而設,這是 我國第1種西醫期刊。
2.3《海關醫報》主編黃寬(廣東香山東岸人)畢業 于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是中國留歐并學習醫科 -1人也是華人留學外國全面掌握西醫學科領取醫學證書的第1人。他獲醫學士后,又專攻病理學和 解剖學,并獲博士學位。1857年畢業后回國,極力 推進西醫在中國的傳播。1863年中國海關醫務處 成立,黃寬被聘為首批醫務官,也是唯一的華人醫 務官。主要承擔對港口進出的船只進行檢疫,當船 上缺乏醫生時,醫務官也要照顧和治療患病的船員。 他兼任醫務官時,每年要寫一份有關當地病情的報 告,上交海關總稅務司,于1871年集為《海關醫報》 出版,其中匯集了當時的天花和霍亂發病情況的報 告。特別是詳細記載了 1873年廣州地區的霍亂大流 行情況|1<6。這是第1本系統記載我國傳染病大流行 全過程的醫學期刊。
2.4《醫學報》1905年,清光緒31年5月,由周 雪樵發起的;中國醫學會”在上海創辦了《醫學報》 為半月刊,出版154期后???蔡小香繼任會長后, 與就職于上海中英大藥房的西醫博士唐乃安和兩江 內科優等醫士李干卿集資續辦該刊,更名為《中國醫 學報》于1910 11 一 16出版第1其月,以后出版少 137期。這是我國發行早的醫學期刊之一1171。
2.5《博醫會報》188703在上海成立的;中華 博醫會 ”(Chinese MedicalM issionary 八ssociaion)創辦 了英文醫學雜志《博醫會報》(ClteseMd扛腹tssior- ay Associad)為季刊,1905 01 01 改為雙月 刊,1907年更名為《中國博醫會報》(Chinese Md jcal 18|1915年,中華博醫會合并到中華醫學 會,刊名隨即改為《中華醫學雜志》(外文版)|19|;同年,中華醫學會還創辦了《中華醫學雜志》(中文版)1932年,《中華醫學雜志》與《齊魯醫刊》合并,期刊封面仍以《中華醫學雜志》為名,但當年在《中華醫學雜志〉〉刊名下方一行約3號字題寫;及齊魯醫刊”樣。自創刊以來,《中華醫學雜志》除抗日戰爭和文革期間有短暫??庖恢背霭孀越?,先后由初的季刊,改為雙月刊、月刊、半月刊,目前為周刊,是我國持續出版時間長的科技期刊和醫學期刊?!≡摽瘓蟮懒舜罅繃鴥韧忉t學科學研究成果和臨床實 踐經驗,反映了我國各時期醫學科學的發展水平,為發展我國醫學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中 華醫學雜志》池引起國外醫學界的廣泛關注,1927年就被美國醫學會《累積醫學索引》收錄,成為我國早被國外醫學索引收錄和被世界醫學界關注的著名。
2 6《利濟學堂報》清光緒11年(1885年)浙江 瑞安人陳虬(1851 -1904年)等在瑞安城創辦了利濟 醫院和利濟醫學堂,這既是浙南早的醫院,也是 我國的中醫專門學校。光緒22年(1896年)1月20 日,還創辦了《利濟學堂報》陳虬任主編,這是我 國早的中醫藥學報,也是我國早的高等醫藥院 校學報。該刊面向全國各大中城市發行t212|。
2 7《上海醫報周刊》1908年創刊的《上海醫報周 刊》以介紹醫藥常識、提倡公共衛生、促進民眾健 康、傳達醫藥新聞為宗旨,刊登了大量近代名醫的 文章,在刊物中不乏非常有見地的臨床醫學經驗和 醫學學術主張,是我們研究民國時期中醫發展不可 忽視的重要刊物t231。
2 8《醫藥學報》裘吉生先生(1873 1943年)于 清光緒34年(1908年)6月創辦的《醫藥學報》是我國 早的中醫藥期刊之一|241。該刊至宣統元年(1909 年)8月出版16期后,因經濟拮據而???,次年正月 出版第17期、5月出版第18期,至1910 10出版 44期后???19150701復刊出版第45期;1924 一01裘先生遷往杭州,更名為《紹興醫藥月報》由 杜同甲任總編輯,何廉臣任副總編輯t25。該刊前后 出版約90期,在宏揚祖國傳統醫學方面做出了突出 貢獻,特別是迫使民國政府撤銷了由余巖等提出經 南京政府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通過的;廢止舊醫, 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反動提案,還通過公開守 世秘方,??票?、珍本去偽存精,傳播祖國醫 藥之精華。
2 9《醫育》1935-10創刊于南京的《醫育》,是 專門以科學教育為職業的新的期刊類型,刊登有各 學科教育研究、教育發展和訓育的欄目或文章,正 像《吳醫匯講》開創了中國期刊的先河一樣,在醫學 教育特別是醫學高等教育方面,《醫育》又領先于其 他學科一步t261。
2 10《大眾醫學》《大眾醫學〉汗1948年創刊,一 直出版至今,是我國第一本醫學科普雜志t 該刊 面向全國民眾,有廣泛的讀者群體,對提高全民衛 生知識和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 11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和大學學報新中國成立 后,從提高和普及兩個角度出發,國內各學術團體 和高等醫藥院校分別創辦了許多具有新時期代表性 先后創辦了《中華外科雜志〉>、《中華內科雜志〉>、《中 華耳鼻咽喉科雜志》、《中華眼科雜志》、《中華神經 精神科雜志》、《中華放射學雜志》、《中華骨科雜 志》、《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婦產科雜志》、 《中華兒科雜志》、《中華傳染病科雜志》、《中華流行 病學雜志〉〉等112多種高水平的醫學科技期刊@丨;國 內各高等醫學院校先后創辦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醫藥 衛生類學報100多種,這些期刊大多已成為我國醫學 領域重要的核心期刊。
2. 12英文版醫學期刊我國從1887年創辦第1種 英文版醫學科技期刊至1980年的近100年的時間里, 我國只有3種英文版科技期刊問世。為了進一步加強 與全世界科技領域的學術交流,并克服相互間的語 言障礙,我國還出版了近173種英文版科技期刊,其 中醫學期刊約占1 /4強,使中國科技期刊在海外的影 響逐漸擴大|29;如《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1927年就 被美國醫學會《累積醫學索引》收錄,成為被世界醫 學界關注的著名醫學期刊。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數量 雖然只占我國科技期刊總數的3.6%,但對提升我國 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卻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3醫學科技期刊的展望
改革開放后,中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科技期 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科技期刊數量迅猛增長。根 據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數字,2003年底我國共出版 期刊9 074種,其中科技類期刊4 497種130丨;到2005 -05一01,全國共出版科技期刊5 387種(港澳臺地 區除夕卜)占期刊總數的59.4%。隨著網絡通信 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子期刊和網絡期刊不斷出現, 科技期刊的數量不斷增加,出版科技期刊數量多 的是美國,中國也以5 387種位居第二。
目前,我國共有醫藥衛生類期刊約1 300種,約 占全國科技期刊總數的1 /4在這些醫藥衛生類期刊 中,有222種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2004年 版)列為核心期刊丨32,有441種被2005年版《中國科 技期刊引證報告〉〉列為統計源期刊。
19962006年,中國期刊被國際檢索系統收錄 數增長率基本達10%以上,中國作者發表的論文數 增長率也在15%以上。2005年中國內地期刊被 SC收錄74種,在68個國家中排名第10位|34丨,這 學引文索引》(SCI)、《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KP)、《科學評論索引》(K)和《工程索引》(EI) 四大國際具權威檢索系統外,《醫學索引》(M)和 《化學文摘》(CA)等世界著名檢索系統還收錄了我國 諸如中華牌系列醫學雜志、大學學報及其他一些學 術性、技術性期刊的論文|35丨。通過對MEDLNE數據 庫的檢索,發現1949一2006年間共有174種中國期 刊被收錄過(含臺灣地區的36種和香港地區的16 種)其中1949 - 1957年只收錄《Chiiese Medical Jburna》1種,2005年收錄多,為86種。其中8種 同時被《工程索引收錄》|36丨。同時,《中華醫學雜志 (Chinese Medical Jounal)》、《中國藥理學報(At Phamacologica SOfca)》、《亞洲男科學雜志(Asian Jbrnnal ofAndrology》、《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Bo med ical and Envirarmental Sciences〉、〈(世界胃腸病學 雜志(World of Gastroenterology》、《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At Biochin fa etBioPhysica Sn ra)》、《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Pogiess rnBo chemistiy and Biphyis)》、《細胞研究(Cell Re search)》等期刊還先后被SC和SCE收錄。隨著現 代通信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期 刊正逐步走向世界,并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但就整體而言,我國科技期刊包括醫學科技期 刊在國際科技期刊的地位不是很高、影響力也不大, 被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收錄不多,其主要問題是我國 科技期刊的品牌影響力較低,嚴重影響和制約了我 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37丨。就其主要原因: ①我國醫學期刊的整體學術質量不高,與發達國家 醫學科技期刊差距較大;②期刊編排、印刷和裝幀 質量較差,在期刊標準化和規范化方面存在許多問 題;③期刊的英文撰寫水平不高,不利于國際間的 學術交流;④出版形式單一、頻率過低、時滯過長, 拉大了與國際知名醫學科技期刊的差距;⑤編輯人 員不穩定,編輯隊伍整體素質不高;⑥期刊經費不 足,期刊生存和發展面臨窘境。
所以,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評估我國醫學期刊 的地位和水平,不僅要認清國際的競爭和威脅,而 且要明白國內的挑戰和危機丨38。①要牢固樹立精品 化、國際化意識,全面提高醫學期刊的整體水平,充分反映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的進步和科技期刊在國 不斷縮小與國際知名期刊的差距;②要實施期刊精 際中的地位并引起世界科技界的廣泛關注。除《科品戰略,提高期刊編排、印刷和裝幀質量,嚴格執
行期刊編排標準和規范,盡快與國際標準和規范接 軌;③要提高英文撰寫水平,不僅要在醫學期刊中 增加英文信息量,而且要多創辦一些純英文的醫學 期刊,克服交流中的語言障礙,使更多的中國醫學 期刊走向世界;④要提高出版頻次,縮短出版周期, 減少出版時滯,吸引更多具有創新性科研成果和高 質量的醫學論文在我國醫學期刊上發表;⑤要確保 編輯人員穩定,努力培養一支具有豐富專業知識、 扎實文字功底、較高外語水平、敏銳創新能力、廣 博科學素養和嫻熟編輯知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隊伍, 提高其整體素質;⑥要不斷提高醫學科技期刊的經 營管理水平,要順應醫學期刊產業化發展的時代潮 流,建立期刊市場化運行機制,這是科技期刊走出 困境的唯一出路。期刊編輯也要實現;學者型”向;學 者經營型”轉變,在堅持期刊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真 正把醫學科技期刊出版業當作產業去經營;應努力 創造條件,辦出自己的先進文化特色,爭創國家品 牌和國際品牌,并保持和發展品牌特色,不斷做大 做強期刊產業,這樣才能促進我國醫學科技期刊的 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