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來我科門診就診的失眠癥患者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為42.3歲,病程短2個月,長11年。
1.2診斷標準西醫參照《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臨床描述與診斷要點(LCD一10))關于非器質性失眠癥的診斷標:(l)主訴入睡困難,或難以維持睡眠,或睡眠質量差,(2)這種睡眠紊亂每周至少發生3次并持續1個月以上,(3)日夜專注于失眠,過分擔心失眠的后果,(4)睡眠量和/質的不滿意引起明顯的苦惱,或影響了社會及職業功能。
臨床表現為難以入睡,維持睡眠困難,過早或間歇醒來而導致睡眠不足。排除有全身性疾病以及外界環境干擾因素引起者。年齡在18歲以下、70歲以上者;合并有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腫瘤患者;飪振、哺乳期婦女。中醫參照《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輕者入寐困難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徹夜難眠,(2)常伴有頭痛、頭昏、心悸、健忘、多夢等癥,(3)經各系統和實驗室檢查未發現異常。符合以上標準者作為入選病例。
2治療方法
2.1治療中藥方劑。自擬寧心安眠唐治療。處方:棗仁20-30g、琥珀(研粉沖服)6-lOg、夜交藤20g、合歡皮20g、當歸12g、丹參20g、獲苓20g、白茍15g、五味子10g、郁金15g、炙甘革9g。肝陽上亢者加大生龍骨、生牡暢劑量30g,肝火旺者加龍膽草、梳子、黃苓,合并肝血虧虛者加大酸棗仁劑量至30g并加柏子仁、遠志,合并肝郁血痕者加大當歸劑量至20g并加桃仁、紅花等,食欲差、食量少、肢體倦怠、少氣懶言者加黨參、白術量20g、并加黃瓦20g、雞內金109。煎藥至水開后,改文火水煎30min,取計約100mL,早餐后及睡前3位nin2次服用,日1劑。
2.2治療西藥。艾司嗖侖2mg,每晚臨睡前1h口服1次。谷維素lOmg,1日3次口服。服藥期間忌濃茶、咖啡、辛辣等溫燥食物,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其中艾司瞠侖7d后停止服用。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評定標準參照1993年國家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指導原則》評定療效。
(1)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2)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H民深度增加, (3)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到3h, (4)無效:治療后失眠癥狀無明顯改變,或痕狀加重者。
3.2治療結果痊愈31例,顯效16例,好轉8例,1例無明顯改善。
4討論失眠是由于心神失養或不安而引起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中醫認為心藏柿,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肝主藏血而養i者臟,并調節血量,通行氣血,而氣血又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肝心為母子關系,兩者密切相關,故臨床采用養血舒肝法治療失眠頗有成效,故采用當歸、夜交交藤、夜苓養血健脾安神,合歡皮、棗仁、白茍解郁舒肝,養血安神,五味子引陽入陰,雙向調節s瓏E自鎮心安神,郁金、丹參,行氣活血,以加強氣血調和之力,甘草調和i者藥,再通過臨床辨證靈活加減。故治療失眠主調理心肝二臟,使臟腑陰陽平衡,氣血暢通,寧心安神。而西藥艾司瞠侖為苯二氮卓類催眠藥,具有較強的鎮靜、催眠、抗焦慮、反抗中樞性驚厥等作用。其鎮靜催眠作用為硝基安定的2.4-4f音,解痊和抗膽堿的作用則較弱,主要用于失眠。此藥安全、療效可靠,而且藥物依賴現象少見。筆者在應用此藥的時候采取7d停藥的目的,是治療大有效的同時防止苯二氮卓類藥物的成癮,減少依賴。西藥谷維素起到調理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的作用,達到穩定失眠的功能。
總之,失眠是由綜合因素導致的疾病,在臨床的治療上也要考慮應用綜合的方站,筆者應用用中西醫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