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一論述對于構建高校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深刻總結了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其中一條是: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一論述對于高校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高校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中堅和骨干力量,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他們的素質如何,將決定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加強先進性教育,使學生永葆先進性這項工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構建高校學生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并加以探索和實踐,是高校黨建工作和黨務工作者面臨的現實課題。
(一)從學生將要肩負的歷史使命以及著眼黨的事業發展的角度看,構建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意義重大
大學生是我們黨最年輕、最有活力,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黨的事業需要他們來接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需要他們承擔,從黨的歷史看,很多在大學入黨的同志,在后來的工作崗位上能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干,有些成為黨和的重要干部。現在的在校生的政治覺悟高低,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科技文化素質和工作能力是否過硬,將直接關乎黨的事業的成敗,關乎和民族命運的興衰。因此,構建長效機制,加強學生先進性教育,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對于黨所領導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從總體上講學生的隊伍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但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影響,當今大學生與先進性的時代要求,與他們應肩負的歷史使命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如入黨動機不純,存在“功利性”、“盲目性”等不良動機,雖然組織程序上入黨了,但思想上仍然沒有入黨;黨性修養欠缺,模范作用不突出,一些學生入黨表現前后不一,不能很好地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能以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理想信念不堅定、宗旨觀念淡化,一些學生思想觀念受西方錯誤思潮的沖擊,以及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和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不能正確認識和判斷形勢,對遠大理想喪失信心,政治信仰發生動搖,等等。從整體上看,各高校黨組織高度重視學生黨建工作,并做了許多保持學生先進性教育的探索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對學生入黨動機的引導不夠,對學生入黨后的教育管理抓得不緊,普遍存在對學生“重發展,輕教育”問題。因此,對學生開展先進性教育,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長效機制,以確保先進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項非常緊迫的政治任務。
科學發展觀是我黨應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也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遵循的指導方針。要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健全組織發展、學習教育、考評監督、激勵懲處等若干機制,并使這些機制有效運作和系統整合,最終形成一整套結構合理、關系協調、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積極慎重地吸收優秀大學生入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從“入口”上確保的先進性。一是要完善入黨積極分子考察機制,注重盡早培養。在剛入校的新生中介紹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引導新生遞交入黨申請書,自覺靠近黨組織,安排聯系人,切實關心這些學生的學習、成長和進步,同時對入黨申請人進行考察和幫助,使他們盡快成為積極分子。隨之進行的入黨前的黨課培訓,既是一次系統教育,也是一次重要考驗,因此黨課教學應在內容、形式上貼近學生思想和學習實際,使其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掌握黨的理論知識,接受黨性鍛煉,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渠道。二是建立程序嚴密的發展機制,嚴把發展“入口”關。要按著“堅持標準、保證質量、優化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采取多種措施,在團組織推薦、支部培養教育考察、組織員審查材料、基層黨委預審和審批、組織部門檢查等環節,嚴格把關。完善發展考察和預審、民意測驗、學生聯系人、發展公示等多項制度,對發展考察工作,要著重考察其對黨的認識、入黨動機、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在重大政治斗爭和關鍵時刻的現實表現和群眾的公信度等,對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予發展入黨。
此外還要建立發展工作的目標責任機制,及責任追究機制,把工作質量作為對基層黨組織和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是保持先進性的重要前提,建立健全學生長期受教育的學習教育機制,可為其始終保持先進性提供強大的內在精神動力。一是要強化政治理論學習。理論是實踐的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做到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保證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以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和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為契機,進一步嚴格各項學習制度和紀律,創新學習形式和載體,拓寬學習內容和途徑,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學生黨校培訓、網絡學生黨建陣地及各種學生學理論社團的集中活動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結合起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主動學習、全面學習、科學學習、不斷學習”的良好氛圍。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實踐鍛煉是學生磨練意志,增長才干,服務社會和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大舞臺。要組織學生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熱點問題,開展社會調查,使他們在了解社會、認識國情的基礎上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科學發展觀的理解;還應該組織學生到革命紀念地、改革開放前沿學習參觀,了解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和成就,增強對黨的感情,激發他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和使命感;還要引導學生參加勞動和社會服務,大力開展“三下鄉”、“四進社區”等活動,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服務人民,奉獻社會。
加強對學生在各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考評,以及發揮黨內黨外的監督作用,是保持其先進性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綜合評定與民主評議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制定目標管理和考核體系,從制度上嚴格標準,明確其在思想、學習和工作等方面的具體目標,在考核內容上注重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理論學習情況、學習成績、社會工作業績、重大考驗時的立場、模范作用發揮等方面,在考核形式上注重定量與定性的結合,注重可操作性、導向性和人性化,將考核結果作為入黨轉正、評先選優和推薦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依據。要加強民主評議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嚴格按照標準和管理目標,通過的自我教育和黨外群眾評議及黨組織考核,對的現實表現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二是構建以掛牌監督和群眾監督為重點的監督機制。要充分發揮學生先鋒模范作用,實施掛牌公示,亮明身份,主動接受監督,強化“先鋒崗”、“責任區”的責任意識,使“一名學生就是一面旗幟”,從而帶動一大面,影響一大片,在“做表率、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中,當先鋒、做貢獻。在重視黨內監督的同時,要加大群眾監督的力度,提高監督的效率,廣泛發動普通學生參加對的教育、管理、評議和監督,使學生時時處于嚴格的外部監督之中,在實踐中處處體現的先進性。
激勵有助于激發保持先進性的內在動力,正確地運用獎懲機制,可發揮明顯的導向和警示作用。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立和運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可通過遠大理想、成長成才這樣的目標激勵,喚起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可運用當代大學生中的楷模以及身邊看得見、學得來的學生先進事跡,發揮典型榜樣引領示范作用,激發學生率先垂范、奮勇爭先。此外加大對黨內先優激勵的力度,不僅采取精神激勵的手段,還要加大物質獎勵的力度,并與學生切身利益掛起鉤來。二是建立嚴肅的懲處機制,確保高校學生黨組織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大學生中存在著入黨后即使表現平庸,甚至喪失了先進性也難以退出的問題,影響了先進性的長久保持。只有嚴把發展的“入口”,疏通不合格的“出口”,才能保證學生隊伍充滿生機和活力。不能以為學生“前途”負責為借口,而姑息、放任學生所犯的錯誤,應本著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對違犯黨紀、缺乏黨性的學生的懲處力度。
此外,還應對落后實行警示制度、責任追究制度、淘汰退出機制,督促、鞭策學生加強修養、提升素質,永葆學生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1〕李世佼,粱高峰,甘超.新時期保持學生先進性長效機制的思考〔j〕.中國水運,2008,(01).
〔3〕岳愛武.關于構建高校學生先進性長效機制的現實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05).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ztsjzjwh.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期刊論文網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