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謀清 連云港市東方醫院
摘 要:目的:探討個性化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隨機抽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方案的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6例。對照組以傳統模式進行干預,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神經功能恢復以及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NIHSS評分[(15.39±2.86)分]、MESSS評分[(12.86±2.06)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得到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個性化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具有積極意義,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 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質量;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腦神經性疾病,主要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軟化,發病特征表現為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嚴重者有意識障礙等癥狀,并伴隨出現吞咽困難、口齒不清、頭痛、惡心嘔吐等多種情況發生[1]。對于此病,治療最佳方式為在患者發病3~6 h內采取溶栓治療,特別是在3 h內治療效果最佳。但僅靠溶栓治療遠遠不夠,加之患者對急性腦梗死疾病相關教育認知不夠,要想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需要在治療基礎上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本研究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隨機抽取的5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個性化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1)選擇溶栓治療。(2)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方案流程。
排除標準:(1)大面積腦梗死患者。(2)合并感染性疾病者。(3)患有重要器官衰竭者。(4)資料不全或是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5)精神異常者,無法與醫護人員正常溝通。(6)患有惡性腫瘤者。(7)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及孕期、妊娠期患者。(8)伴有嚴重心肝腎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溶栓治療。主治醫生需根據患者體質量計算出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批準文號S20110052)劑量,按照0.9 mg/kg計算,患者注入量最大值不超過90 mg;24 h后,應用CT予以患者頭部檢查。兩組均護理干預7 d。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護理人員予以患者溶栓治療,告知其治療作用及意義等,治療后,密切觀察患者身體各項指標,根據其實際情況展開相關護理干預。
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
(1)設置責任護士領導制,制定針對性培訓內容,予以4~5名護理人員詳細宣教,并且根據設定的時間進行井然有序的護理工作,參加醫院定期舉行的考試并且考核過關。
(2)醫院為急性腦梗死患者開通綠色通道,采取“先治療,后交費”的原則,確保患者在第一時間得到保障。接收患者并確診后,護理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患者送往搶救室,同時聯系主治醫師做好搶救準備,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溶栓治療的作用、意義以及必要性等,消除患者內心顧慮,增強治療信心,確保以最佳狀態接受溶栓治療[2]。
(3)溶栓前準備。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評估,排除無法接受溶栓治療者;對于完全符合溶栓指征者,協助其做好一系列相關實驗室檢查項目,并且進行頭顱CT檢查。
(4)溶栓中護理。采取溶栓治療需要為患者建立2條靜脈通路,遵醫囑為患者安排合理服藥時間、次數以及劑量;密切觀察患者身體各項指標,面色、瞳孔、皮溫等恢復情況,查看是否出現溶栓不良反應,特別注意有無出血,如若有出血則要及時采取解決措施,提高溶栓治療效果,定期進行血常規檢查。
(5)溶栓后護理。(1)心理護理:急性腦梗死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及致殘率,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出現害怕、恐懼、不安、煩躁等不良情緒,如果不及時消除,會對溶栓治療效果造成影響,不利于患者預后。護理人員運用所學心理學知識,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開導與勸解,全程采取溫和的語氣、耐心的態度對其進行言語開導。在交流過程中,由護理人員向無法表述自我訴求及內心抗拒、拒絕表述的患者予以心理疏通,或是采取轉移注意力法,如聽音樂、看電影、看搞笑視頻、在護理人員或家屬的陪同下散步等。(2)飲食護理:為患者制訂合理科學的飲食計劃,忌食高鹽、高脂類食物,避免病情加劇,繼發不良病癥。(3)環境護理:為患者營造出一個溫馨、舒適且安靜的住院環境,每天開窗通風,用消毒液清潔房間,確保室內衛生干凈整潔、空氣清新,將溫濕度調節至22℃與55%。護理人員告知患者養成良好作息習慣的好處,并囑咐家屬監督患者按時睡覺,每天保證充足睡眠,以便促進患者身心健康。(4)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做肩關節、髖關節等小幅度運動;用衛生棉棒沾水刺激喉嚨處唾液分泌,進行吞咽訓練;日常生活中,指導患者進行基礎訓練,如穿衣、疊被子、掃地、搭積木等肢體活動;患者下床活動時借助手杖進行平衡訓練;在早上患者起床后,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或視頻,刺激其語言中樞神經,引導其主動與護理人員和家屬交流,進行言語訓練。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損傷程度。采用中樞損傷嚴重程度量表(MESSS)評分,該量表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3個評分標準,滿分為45分,患者進行評估后,得分越高表明損傷程度越嚴重。(2)觀察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量表進行評估,量表總分為42分,分數越高說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正常或趨于正常為0~1分;輕微神經功能缺損為2~4分;中度5~15分;中重級16~20分;重度21~42分。(3)護理前后采取SF-36健康評分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評分為百分制,與一百分差值越小表示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MESSS、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1)P<0.05。
2.2 護理前后兩組生活質量得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兩組生活質量得分對比(,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2)P<0.05。
3 討論
腦梗死后患者腦組織受到嚴重創傷,以致血液供氧無法及時供應,致使神經出現壞死,引發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會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有臨床研究證實,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溶栓治療,可有效降低死亡率與致殘率,減少后遺癥,提高治療效果[4]。雖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溶栓依舊是治療此病的首選方式,可以有效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在缺血腦組織壞死前及時修復壞死細胞,增加腦部供血量,縮小梗死范圍,進而減少神經元的損傷及減輕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程度。急性腦梗死后中樞神經具有一定的重建及功能塑造能力,早期采取溶栓治療可有效改善腦細胞代償、重組及重建,加速殘存腦細胞的功能修復,有助于四肢活動功能盡早恢復[5]。本院在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后患者中采取個性化護理應用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NIHSS評分[(15.39±2.86)分]、MESSS評分[(12.86±2.06)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早期采取傳統護理,患者治療時間長,需要在急診室等待多時才能夠知道結果,再實施相應的解決措施,會耽誤最佳溶栓治療時間,也影響預后效果[6]。個性化護理始終以患者為核心,通過人性化護理和專業化護理手段,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干預以確保護理效果。與傳統護理相比,個性化護理的優勢在于充分注重患者自身感受,始終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護理中的問題,能夠實現有效位置互換,滿足患者及其家屬主觀訴求,有效改善MESSS、NIHSS評分。
兩組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取個性化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7]。此外,個性化護理能夠明確每位護理人員的職責,增加護理人員之間的默契,提高護理協作性,使護理服務更合理化、統一化、科學化,讓患者花費最少的時間完成檢查、治療及轉運,在第一時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進腦部中樞神經元重組以及重建,促進康復速度,實現患者早日出院,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并可促進醫院后續可持續發展[8]。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對提高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具有積極意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利于病癥好轉,值得臨床診治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潘雅娟,呂建萌,張國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對提高急性腦梗死急診溶栓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6):2077-207
[2]梁鐘琴,吳月峰.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4):682-685.
[3]郭艷俠,明瑩瑩,馬英.急性腦梗死r-tPA溶栓治療聯合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9,22(10):1071-1074.
[4]王富琴,朱偉麗,袁明,等.基于循證的臨床護理路徑對急診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6):1057-1060.
[5]馮曉防,優化急診綠色通道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33):2567-2570.
[6]高艷平.規范化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患者介入溶栓術后的應用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7):2205-2207.
[7]白雪,吳利娜.延續性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0,44(4):657-658.
[8]陳擘璨.針對性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9,38(1):369-374.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個性化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