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針對早期先兆流產者在其治療期間應用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6月-2021年6月湘南學院附屬醫院婦科收治的先兆流產患者共計66例,隨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3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情緒和睡眠質量指標、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和保胎成功率。結果:治療期間對比不良情緒見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試驗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保胎成功率與護理滿意度均相對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心理護理的實施能改善早期先兆流產者的情緒狀況,提升保胎概率并提高預后階段的生活質量,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早期先兆流產; 針對性心理護理;保胎;
女性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且處于非常重要階段,因在此過程中母親通過攝取各種營養物質,支持正常生育的同時將更多的營養給予嬰兒,促進其盡快成長。但是根據臨床實際調查顯示,有些女性在孕期經常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妊娠結局受到影響,懷孕期間體重指數超出正常指標、藥物治療、孕婦體質過弱等都會使產婦發生先兆流產的發生概率有所提升[1]。在所有婦產科疾病中先兆流產疾病會受到諸多外界、內部因素的影響,發生不同程度的先兆表現,雖然大多數情況并不嚴重,但是也要注意做好防護。針對先兆流產的妊娠人群,應該給予對應的妊娠結局預測以及針對性的護理工作,針對不同心理問題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方案。能夠使胚胎孕育成功率得到保證,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稽留流產或醫源性流產的發生。孕婦對自身疾病不了解并擔心胎兒健康,因此會出現恐懼、不安,從而影響健康,故而護理也應顧及患者心理問題[2]。當代臨床護理教學中已經將心理護理設為較重要的一門課程,讓患者在接受生理護理的同時能夠體驗更全面、立體且人性的心理護理服務,在某種程度上能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先兆流產作為常見的婦產科疾病,為避免影響女性體內的胚胎發育,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依從感。基于此,本文將主要針對66例早期先兆流產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20年6月-2021年6月湘南學院附屬醫院婦科收治的先兆流產患者共計66例,按照隨機分組法進行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33例,年齡22~42歲,平均(30.2±1.8)歲;孕周4~23周、平均(17.0±3.5)周;大專及以下學歷20例,本科及以上學歷13例;體重指數18.5~24.9 kg/m2。試驗組33例,年齡23~43歲,平均(31.1±1.9)歲;孕周5~22周,平均(17.2±3.6)周;大專及以下學歷19例,本科及以上學歷14例;體重指數18.0~24.7 kg/m2。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簽訂相關知情同意書,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年齡均>18歲;(2)符合臨床先兆流產的診斷標準;(3)患者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4)超聲檢查未見胚胎、妊娠物的排除;(5)在診療期間生命體征穩定。
排除標準:(1)患心臟、腎臟等靶器官功能代謝障礙性疾病;(2)患有精神疾病;(3)對常規用藥過敏者。
方法:對照組需要開展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每天清晨為患者做健康教育,家屬從旁聆聽也可掌握患者的疾病信息。如向患者或家屬講解發生早期先兆流產的誘發因素、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了解患者和家屬的想法,及時糾正對先兆流產的錯誤認知。對患者做定期的疾病檢查,先兆流產在很多產婦身上可見,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講解醫囑的內容,并叮囑配合醫囑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制定飲食計劃,保證營養充足、食材清淡,且禁止食用清淡的食物、避免飲食過于油膩。幫助患者增加刺激性食物的攝取,少食多餐。定時做好體征檢測,及時發現異常。試驗組重點圍繞患者的心理展開多角度護理。(1)喜療轉移法。通過轉移患者樂觀情緒的注意力來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例如聽音樂、觀看喜劇影片、做喜歡的事情等,讓有心理問題的患者從先兆流產的消極情緒中脫離,重新建立其輕松愉快的心情。鞏固患者的保胎信心從而減少對于先兆流產的過度憂慮情緒。(2)心理、精神協同治療。早期先兆流產癥狀以及患者的護理配合行為與情緒有較高的相關性,負性心理帶來的消極影響需要護理人員告知患者,針對性為其分析保胎的重要性,告知其不要過于擔憂妊娠結果,積極配合保胎維持穩定心態,有利于糾正自身免疫平衡狀態。建立解釋性交談,告知其規律生活、飲食等對控制病情惡化的作用,讓患者通過有效的護理以及基礎治療配合可以很好地穩定癥狀,完成自我指導和自身改善并協同其家屬共同給予患者充足的關懷和鼓勵。(3)主觀心理治療。讓患者能夠擁有準確、自由的表達觀點、感受、認知能力,護理人員在語言疏導、行為心理誘導下患者能夠和其建立有效溝通,對患者給予同情、行為理解而不包括憐憫,患者由此有安全感,主動克服心理問題。在落實各項護理工作中,應用溫和、親切的語言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以專業理論和工作技巧作為基礎,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后增加護患之間的信任。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治療期間患者的不良情緒,包括焦慮自測量表(SAS)、抑郁自測量表(SDS)和睡眠質量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保胎成功率、護理滿意度,從而判斷護理工作效果。
統計學分析:在SPSS 23.0軟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展開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展開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心理狀況和睡眠質量比較:試驗組的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況相較于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心理狀況和睡眠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試驗組的生活質量相較于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保胎成功率對比:對照組的保胎成功率明顯低于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保胎成功率比較[n(%)]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討論
早期先兆流產主要是指產婦在正常妊娠過程中,在28周之前,陰道出現了少量的流血癥狀,常常為暗紅色或是出現血性白帶,無妊娠囊排出,患者出現腰背酸痛或是陣發性的下腹疼痛。部分患者接受臨床治療或是有效護理措施后,不適感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并且多數良好情況下,依舊能夠繼續完成妊娠。早期先兆流產受到母體情緒不穩等多因素影響所致,患者會產生悲觀、焦慮等情緒,對此有些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為穩定病情需長期住院,而且患者自身對先兆流產的了解程度較低,故而由于多種心理問題間接影響其他疾病發生,影響其妊娠穩定以[3,4]。對此心理護理的執行便是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危機,通過多項因子分析建立護理工作改善其心理健康性。患者的配合意識和治療認知得到糾正和鼓勵,護理執行中的依從性也會提高。護士從心理護理角度出發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使其和家庭、社會重新建立聯系,積極配合治療以自身為整體發揮主導作用[5,6]。從服務性質上講,心理護理屬于防御性干預工作的一種。通過和藹可親的交流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盡量防止因護理操作過于“生硬”為患者帶去不適感。緩解患者緊張心情,并對患者心里感到不安的事件進行講解,開展心理行為教育[7]。提高治療依從性,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臨床使用中價值頗高。
本研究結果可見,治療期間試驗組不良情緒低于對照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性心理護理可發現患者負性情緒產生問題,疏導和緩解患者情緒同樣有利于睡眠質量的改善。試驗組生活質量更優,保胎成功率與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理護理后患者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提高保胎效果,獲得優質護理評價,工作價值高。
綜上所述,早期先兆流產者在治療期間為提高保胎概率,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效果理想,也能舒緩不良情緒,預后狀態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榮庭.對應用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治療期間的應用效果及不良心理狀態分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21(15):93.
[2]邱勝芳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治療期間的應用效果分析[J]母嬰世界,2020(30):158.
[3]王莉娜.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作用研究[J]婚育與健康.2021(13):21.
[4]吳麗群.針對性心理護理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價值和滿意度觀察[J]家有孕寶.2021,.3(12)-:46.
[5]天虹,王小鵬針對性心理護理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1):158-159.
[6]董菲,心理護理對先兆流產患者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21 ,33(7):154-155,158.
[7]徐金花心理護理干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3):116.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針對性心理護理模式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治療期間的應用效果研究
相關閱讀